◆ 前言/序言 ◆
撥開情緒迷霧,實現情緒自由。
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每天的工作就是聆聽和見證一些人生命中的困頓與苦難。
在十余年的工作中,我的這些來訪者,這些鮮活而真實的生命,他們可能遇到了各自迥異的疑惑、困境甚至創傷,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某種難受或痛苦的情緒推動他們來到我的面前。
我逐漸意識到,我們遭遇的各種事情只是讓我們產生情緒反應的刺激物,而本身情緒才是值得品嘗的生活味道。
也許我們并不是生活在所謂客觀的外在物質世界里,而是完全生活在自己對物質世界的反應中,這種反應不僅僅指行為,更重要的是指情緒。或者可以說,外界的刺激讓你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情緒,這些情緒進而驅動你進一步產生各種各樣的行為。
如果我們能暫且放下外界的事物,專注于情緒,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更令人興奮的是,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并不斷地練習,我們甚至完全不需要依賴他人即可實現這一目標。
我們現在進入一個小練習,你可以嘗試觀察一下自己此刻的情緒狀態,開心嗎?放松嗎?焦慮嗎?
觀察一下之后,也許你會發現,所謂的過得好不好,就是指當下所處的情緒狀態。
也許你會認為,自己只是因為即將到來的假期而興奮開心,或是男朋友忘了自己的生日而煩心,但不管原因如何,你總是沉浸在情緒的海洋中,對你產生實質影響的不是假期和男朋友本身,而是這一切讓你產生的情緒。
這一事實引發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是否把握了情緒,就把握了生命的根本?
在臨床中,我已經幫助不少人體會了聚焦并有效應對情緒的益處,但受到影響的人還是寥寥。寫本書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種方法并從中獲益。那么本書有哪些不同之處或特別之處呢?
首先是它的創新性。本書無論是結構布局、核心理念,還是介紹的實踐方法,都包含了很多原創的、特別的內容。
其次,本書特別注重實用性。再好的東西如果無法使用也是枉然,本書的所有方法都經過了臨床的檢驗,獲益的都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書中會討論、澄清一些對情緒的錯誤觀念。比如,很多人致力于消除所謂的負性情緒,但我們認為情緒無正負,情緒就像是報信的信使,至于是什么樣的信,本書中將有所解讀。
另外,在具體的應對措施上,我們會給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比如要從哪些維度進行情緒覺察等。
本書內容共分四大模塊:認識情緒、了解情緒、看待情緒、應對情緒。
其中,“認識情緒”模塊呈現了很多常見的情緒現象以及情緒帶給我們的困擾,相信你能從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在“了解情緒”這個模塊中,我們深入最常見的六種情緒,仔細看看它們究竟是怎樣運作的。這里會出現不少可能讓你吃驚的內容,比如:其實你每天都有情緒,只是你可能并不了解它們;原來焦慮大有作用;抑郁竟然是一種高級情緒等。
在“看待情緒”模塊中,我們提供了一些理念,以更新你的“操作系統”。
而“應對情緒”模塊則提供了具體的方法,讓你與情緒共舞,幫你解決各種情緒困擾。
希望我們能一起開啟一段美妙的旅程,去游歷自己的內在情緒世界。
書名:情緒,請開門:放出困在情緒中的自己
武志紅心理聯合出品!學會堅強、從容地應對創傷與壓力,不再把自己困在負面情緒里。懂得處理情緒的人,都會變得更聰明、更穩重!申荷永、吳和鳴、徐鈞、林紫、張沛超等心理學大咖聯合推薦
ISBN:978-7-115-55651-6
作者:張維揚
定價:59.80元
開本:32開
裝幀:平裝
頁數:256頁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預計入庫時間: 2021年2月
◆ 內容簡介 ◆
以自己受傷為代價讓別人舒服,情緒爆發卻讓問題變得更糟糕,想安慰自己去吃喝玩樂卻更加空虛;分離令人破碎,孤獨令人無助,爭吵令人痛苦,失敗令人自卑……對負面情緒的反芻和壓抑很快會發展成習得性無助、焦慮、抑郁、低自尊等心理問題。
在人生的很多不得不面對壓力的日子里,我們擔心自己的情緒會影響我們的關系和行為,只能努力壓抑,逼著自己顯得堅強、從容。但事實上,這樣把真實的自己孤立在情緒之外的行為,會讓未經處理的情緒勝過理性,幫我們做出很多事與愿違的決定。
本書作者張維揚博士表示,情緒是我們品嘗生活味道的方式。重新審視自己的情緒,不再忽略、壓抑或隨意發泄,把情緒從內心的小黑屋里放出來,才能真正地開啟內在的智慧,實現情緒自由。
本書采用情緒ABC理論、分析心理學、情緒建構理論,從認識情緒、了解各種不同的情緒開始,從能量、身體、信使、狀態、動機五個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情緒,最后學會應對情緒,處理關于情緒的認知誤區,接納情緒,重新收聽情緒背后的需求與信息,學會應對、處理、表達情緒,讓情緒敏感成為一種優勢而不是再是困擾。
◆ 作者簡介 ◆
張維揚
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
澳門城市大學心理分析學博士
中美精神分析聯盟(CAPA)中方會員
國際意象體現和夢的工作學會會員
資深心理咨詢師、10年臨床心理治療經驗
他潛心研究情緒議題,在理論與方法的原創性、實用性、易用性上,受到業內的一致認可。
◆ 目標讀者 ◆(讀者對象)
1.深陷負面情緒的人:如果沒有宣泄情緒的途徑,如何拯救出困在情緒中的自己?
2.長期壓抑情緒的人:成年世界的除了隱忍與壓抑,還可以有更輕松的活法
3.感到壓力過大、焦慮的人:疲倦、亞健康、缺乏活力,是時候該整理情緒了!
4.其他心理學愛好者:國內心理學大咖好書,值得學習、閱讀
◆ 編輯推薦 ◆
【武志紅心理聯合出品!申荷永、吳和鳴、徐鈞、林紫、張沛超等心理學大咖聯合推薦】
【從可怕的情緒會闖禍,到可愛的情緒讓你變得更智慧】
“一時沖動,后悔、自責”:說了難聽的話,做了不理智的事
“焦慮、抑郁、低落”:在“低能量”狀態里徘徊
“用消費、玩樂、吃喝去發泄”:過后內心覺得空虛落寞
“陷入悲傷、痛苦無法自拔”:極度無助,又無人可傾訴依賴
……
多數人對情緒的看法都是:壓抑,一定要做情緒穩定的人;發泄,覺得宣泄掉就沒事了 。
事實上,長期的壓抑只會壓垮一個人;為發泄情緒報復性消費、暴飲暴食之后,只會帶來更不好的結果。
但其實你可以學會堅強、從容地應對創傷與壓力,不再把自己困在負面情緒里。懂得處理情緒的人,都會變得更聰明、更穩重!
【情緒里包含的信息很多,情緒是我們品嘗這個世界的方式】
對于情緒我們需要清楚的是: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都是我們寶貴的生命體驗
√“好情緒”有時候也會帶來麻煩
√讓情緒自然流動起來,能增長我們生命的廣度
√對情緒的發泄與壓抑,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情緒不只是情緒,我們要看到情緒背后的需求
√情緒需要被看見,需要合理地表達出來
【每一種情緒都是心靈的信使。撥開情緒的迷霧,聆聽情緒背后的信息,開啟內在的智慧,做成熟、淡定、內在安穩的自己】
◆ 名家推薦 ◆
問世間情是何物?維揚博士為你解讀。情緒是心理學的核心組成,既包括千變萬化的情緒,也包含不可思議的情感智慧。張維揚博士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希望其精心準備的內容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申荷永,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國際分析心理學會中國學會會長
在臨床工作中,張維揚博士總有許多新的發現,他聆聽到情緒的呼喚,感受到情緒驅動著行止,看到情緒的各種面貌……在他那里,情緒有名有姓有來歷,有故事有情結,風光旖旎,跌宕起伏。讓我們跟隨張維揚博士,領略并親近那個豐盛的自我。——吳和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應用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曾任武漢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任
我與張維揚博士相識于深圳,聽他談及自己成長的經歷,頗為感嘆其意志之堅定,于人類情感探索之深入。他的內容給我們帶來了向內的探索與調整,并且有益自己的日常生活。——徐鈞,臨床心理學家,國內自體心理學派重要代表
初識維揚老師,大家介紹他,總會說“很有才”。這些年,我也看到他游歷世界,自在生活又認真工作,張弛有度、進退自如。因此,張老師對于情緒的解析,是輕松愜意的。因為好的老師,是活出來的。——林紫,林紫心理機構創始人,上海心理衛生服務行業學會副會長
維揚兄是我精神上的雙胞胎兄弟,其人情深而不溢,識多而不雜,見地“維”的部分厚重瓷實,“揚”的部分驚喜不斷。他的這本書,我都做好了多看幾遍的準備。——張沛超,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恩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臨床注冊系統督導師
◆ 目錄 ◆
第一章
認識情緒 001
第一節 情緒管理 :如何提高你的情緒管理能力 / 002
第二節 反應系統 :你的情緒背后是什么 / 010
第三節 連接外界 :再難受的情緒,也是生命存在
的見證 / 018
第二章
了解情緒 027
第一節 焦慮 :你的有效邊界在哪里 / 028
第二節 抑郁 :人類特有的高級情緒 / 037
第三節 憤怒 :修復受阻的連接 / 044
第四節 悲傷 :幫助我們回歸內在 / 052
第五節 恐懼 :一切負性情緒的根源 / 060
第六節 喜悅 :生命存續的報償系統 / 068
第三章
看待情緒 075
第一節 能量 :情緒,生命力的象征 / 076
第二節 身體 :情緒不只在頭腦中 / 083
第三節 信使 :每一種情緒都是心靈的信使 / 090
第四節 狀態 :壞情緒也是留不住的 / 099
第五節 動機 :清晰的邊界與合理的目標 / 107
第四章
應對情緒 115
第一節 發泄 :過度流動的情緒 / 116
第二節 轉移 :半壓抑的情緒 / 124
第三節 壓抑 :無法流動的情緒 / 132
第四節 覺察身體 :好好感受比什么都重要 / 140
第五節 覺察情緒 :識別情緒,給情緒命名 / 148
第六節 覺察念頭 :念頭背后,是未被看見的情緒 / 158
第七節 忍受情緒 :抗拒即認同 / 166
第八節 接受情緒 :臣服即解脫 / 174
第九節 享受情緒 :覺知即超越 / 184
第十節 表達原則 :如何尊重感受,又不被感受吞沒 / 192
第十一節 表達載體 :除了說出來,還能怎么做 / 200
第十二節 藝術表達 :玩泥巴竟然能“救命” / 209
第十三節 身體表達 :身體都知道些什么 / 218
第十四節 語言表達 :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 / 226
第十五節 語言表達 :如何用語言駕馭情緒 / 233
第十六節 總結與答疑 / 241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