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秀中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2020年航空運輸出現大幅下跌。在這特殊形勢下,中國城市樞紐機場的格局也在漸變。去年的一個明顯變化是,成渝地區實現躍升。
中國民航局近日發布的《2020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下稱《公報》)顯示,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和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在全國機場排名中分別列第2位和第4位,分別比上年排名上升了2位和5位。重慶機場是十強中上升最快的。
2019年旅客吞吐量十強機場排名依次是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600004,股吧)、成都雙流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昆明長水機場、西安咸陽機場、上海虹橋機場、重慶江北機場和杭州蕭山機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打破了原有十強機場的排名格局。
其中,廣州白云機場從2019年的第3位上升到第1位,成都僅次于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深圳寶安機場從第5位上升到第3位,重慶則在深圳之后列第4位。上海虹橋機場從第8位上升到第7位。
名次下降的有3個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則從第1位跌落到第5位;上海浦東機場從第2位跌至第9位;西安咸陽機場從第7位跌至第8位。另外,昆明長水機場排名不變,依然是第6位;杭州蕭山機場排名不變,依然是第10位。
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相比,成渝機場群旅客吞吐量下降也是最小的。去年成渝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8383萬人次,較上年下降24.4%,而京津冀機場群、長三角機場群、大灣區機場群分別下降了49.3%、39.3%和35.6%。
不僅如此,2020年成渝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超過了京津冀機場群旅客吞吐量的7435.9萬人次。成渝機場群的上升還帶動了西南地區旅客吞吐量在全國份額顯著上升。
《公報》顯示,國內各地區旅客吞吐量的分布情況是:華北地區占12.2%,較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占5.7%,較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華東地區占28.5%,較上年下降1.0個百分點;中南地區占25.1%,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西南地區占19.1%,較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西北地區占7.2%,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新疆地區占2.2%,較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成渝地區機場旅客吞吐量下降相對較少、排名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受疫情防控影響。因為地處內陸受影響相對較小,成渝兩地在2020年還一度成為全球機場的領跑者。
2020年4月,成都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出港航班量均居全國第一;2020年5月,成都雙流機場當月累計起降架次為24032架次,躍居全球機場起降架次TOP30榜單首位,成為當月全球最為繁忙的機場。
除了疫情原因外,這一格局的變化,也反映了成渝地區的經濟活躍度,在區域發展格局和國家戰略布局中地位的提升。
今年2月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建設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四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首次在國家重大規劃文件中與3個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群處于同一等級,而且要同時一起建設最高規劃目標。
該《綱要》還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提升對外連通水平為導向,強化門戶樞紐功能,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3月30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T2航站樓正式竣工驗收,預計今年6月底將投入使用。屆時,成都將成為中國內地第三個同時運營兩座國際航空樞紐機場的城市。到2025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預計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需求。
與此同時,重慶也在積極規劃建設第二機場!锻苿映捎宓貐^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開工建設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工程、重慶新機場等項目。與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共同打造雙核驅動、內陸引領的國際航空門戶樞紐體系,提升成渝兩地航空服務水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