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4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221億元,同比增長33.9%。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484億元,同比增長34.2%;比2019年3月份增長12.9%,兩年平均增速為6.3%。
在當天由中新社舉辦的“國是論壇: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指出,去年三駕馬車里消費是唯一負增長的指標,今年一季度消費數據表現亮麗,商品消費增長較快,尤其是占社零比重20%的汽車消費出現了明顯好轉,對消費消費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一季度線上消費保持快速增長;餐飲消費同比增長75.8%,已恢復到往年同期的96%;春節期間院線票房達到78億,創歷史新高,這都支撐了消費的復蘇。
任興洲強調,一季度消費的增長并不是因為價格上漲驅動的,事實上,3月份以后,消費價格尤其是食品和肉類價格還出現了下降。不過,未來應密切跟蹤CPI和PPI的變化,防止通脹推動消費物價上漲。
車市升溫提振商品消費
在上述會議上,任興洲指出,去年三駕馬車里唯有消費是負增長,雖然消費在去年8月份從負轉正,但是去年全年消費增速為-3.9%,整體上不盡如人意。
圖:任興洲在“國是論壇: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解讀新出爐的消費數據
“這次疫情對消費影響非常大,工業復工復產非常快,但是疫情對于人員的限流,包括部分地方出現多點散發的狀況,使得消費受到巨大沖擊。”
她指出,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484億元,同比增長34.2%,環比增速達到1.75%,整體復蘇是非常不錯的。
在任興洲看來,今年一季度消費回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商品消費的快速增長。以往每年春節會產生大量交通運輸、住宿餐飲等消費,今年因為就地過年,從結構上看,交通出行和住宿消費受到抑制,但是電子產品、運動器材、綠色健康產品等商品消費表現亮眼。
“實際上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提振消費最大的是汽車銷售,因為汽車好多年份占到社零的20%,去年以來,汽車的產銷增長非常快,不論新車還是二手車都出現了快速增長。”
一季度中國汽車銷售全線飄紅,不論是新車、二手車、新能源汽車、還是進出口汽車,均出現了大幅增長。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一季度新車銷量648.4萬輛,同比增長75.6%,比2019年同期增長1.8%。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51.5萬輛,同比增長2.8倍,比2019年同期增長72.2%。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一季度全國二手車交易量395.6萬輛,同比增長97.2%,比2019年同期增長21.5%。
此外,任興洲指出,一季度線上消費保持快速增長;餐飲消費同比增長75.8%,已恢復到往年同期的96%;春節期間院線票房達到78億,創歷史新高,這都支撐了消費的復蘇。
防止通脹推動消費物價上漲
一季度消費數據亮眼,如何看后三個季度的消費情況?
任興洲認為,消費保持如此勢頭有五大支撐因素。
第一個是防疫情況,隨著疫苗的持續接種,今年疫情有望進一步好轉,進而支撐消費回暖。
第二個是線上消費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線下消費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恢復。
“其實二月份線下消費就已經明顯恢復了,我到成都去,成都幾乎所有線下的酒店都一床難求,整體上餐飲、住宿、旅游消費都在快速恢復。”
第三是境外消費顯著減少,回流境內明顯。疫情以來,很多境外消費出不去了,包括汽車、奢侈品、化妝品等很多品類的消費正在回流,海南免稅店增長非常迅猛。
第四是服務業的逐步恢復,這個和線下消費有很大關系,比如旅游能夠帶動吃住行等一系列消費。開春以來,各地會展火爆,帶動了相關服務業的復蘇,此外教育、培訓、健身等服務業也正在成為新的亮點。
第五是消費領域正在涌現出一批新的商業模式,比如直播電商等場景消費增長迅速。
第六就是消費促進政策的紅利釋放。比如汽車領域,中國正在推動新一輪的汽車下鄉,出臺了包括補貼、減稅在內的一系列措施,4月15日,放寬了對二手車的管理辦法。
關于消費價格,任興洲指出,近日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但消費領域的價格仍然比較穩定。3月份以后,消費價格甚至是往下走的,特別是食品和肉類下降得比較快,所以整個消費的增長并不是因為價格上漲驅動的。
但她強調,通脹對消費是有影響的,當前應當密切跟蹤CPI和PPI的變化,防止通脹推動消費物價上漲。
同時,她建議,加大促就業、保民生的力度,打破各種形式的壟斷和區域壁壘,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為消費創造一個良好的秩序和環境。
(作者:夏旭田 編輯:李博)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