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6日晚,東百集團(600693,股吧)(SH.600693,下稱“公司”)發布了2020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為18.24億元,同比下降55.51%,凈利潤2.05億元,同比下降43.16%。2020年公司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和挑戰,通過各種創新經營手段,加速戰略迭代升級,實現商業零售和倉儲物流兩大核心業務的平穩向好發展。2020年,公司倉儲物流板塊營業收入9,129.84萬元,同比增長45.69%;公司商業零售板塊2019年還原為凈額法核算后營業收入為13.05億元,2020年該板塊營業收入為14.13億元,同比增長8.25%。
2020年,公司執行了新的收入準則,商業零售聯營模式按照凈額法確認收入。上年同期還原為凈額法核算后的營業收入為21.27億元,2020年營業收入較上年減少14.25%。業績下降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務調整,供應鏈業務縮減,以及商業地產銷售減少所致。
商業零售逆勢恢復,穩步推進內容、品質升級與數字化轉型
商業零售業務方面,公司在“開源節流、線上提速、低谷布局、組織創新”的經營策略下,業績實現恢復。公司上半年業績恢復程度超同城百貨店13.37個百分點。東百體系聯營銷售規模市場份額連續4年遞增,福州百貨市場占比高達58%,全集團共458個品牌取得區域銷冠。聚焦品類經營,深耕國際一線化妝品經營,2020年共有458個品牌取得區域銷售冠軍,5個品牌躋身全國TOP榜。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聚焦內容端,做品質商業,東百愛琴海店于2020年11月完成調改升級,打造東百繼“超級百貨”后的又一重磅作品“無界百貨”。調改后客流同比增長141.99%,銷售規模同比增長93.64%,34個品牌拿下區域銷量冠軍,其中含1個全國銷量冠軍。公司商業零售業務聚焦品類經營,深耕國際一線化妝品經營,核心品類化妝品的銷售同比增長23%,5個品牌銷售額躋身全國TOP榜。
此外,公司不斷推進數字化,加速線上轉型。公司推動實施“會員數字化、商品數字化、導購數字化”,東百各門店陸續上線云商城,并迅速開啟直播銷售,全年累計開展直播超600場,全年線上整體銷售額超8000萬元。公司與阿里集團合作啟動“天貓同城購”業務,東百中心成為了福建首家上線天貓同城購的商業體。
倉儲物流布局核心城市,版圖持續拓展,項目運營能力出眾
除商業零售外,公司繼續加碼倉儲物流業務,2020年物流版塊落子六城,包括肇慶、天津、常熟、武漢等地。公司通過加強招商運營、投資拓展,促進降本增效,不斷提高行業影響力,科學防范疫情,堅守項目進度,高效拓展知名電商、冷鏈醫藥、快遞快運板塊的高質量客戶群,貫徹集團精細化運營理念。
年報中顯示,公司倉儲物流板塊規模持續拓展,運營及儲備中的物流項目建筑面積約182萬平方米、土地面積202萬平方米。公司完成與美國黑石集團關于佛山睿信物流管理有限公司80%的股權轉讓,項目累計收益約2.21億元,歸屬于2020 年度收益0.73億元。公司穩定運營物流項目出租率高達95.67%。公司與京東、順豐、SHEIN(希音)、國藥等20多家大客戶密切合作,電商及快遞快運類租賃面積占比79.2%,在管物流項目租金及物業管理費總收入逾2億元,項目收益來源穩定,凸顯出該板塊業務運營能力出眾。
歷經短短四年發展,東百物流在全國核心區域完成了數百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設施開發及運營,初具網絡規模。未來,公司還將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區域的核心物流網絡節點建設力度,并逐步完成對中部“一帶一路”倡議重要節點城市物流網絡的進一步覆蓋。
精細化管理積極防疫,彰顯企業責任與擔當
百貨中心作為人流最為密集的場所之一,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疫情發生后,公司高度重視,及時制定了各項規范文件,形成標準化操作流程,做到無一經營場所、無一員工發生疫情,防疫工作卓有成效。
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態勢下,東百集團不斷延長停業時間,身體力行貫徹疫情防控要求。為了保障正常民生需求,公司第一時間推出線上“云逛街“服務,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全時全域的購物服務。同時,為了緩解供應商的經營壓力,公司給予租賃和聯營供應商進行減免租金及管理費的支持,合計減免逾6,800萬元,并第一時間向紅十字會捐贈100萬元,馳援防控前線。
據全球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公布的研究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國內零售市場線上銷售增長的同時開始回歸理性,線下渠道則在疫情后強勢反彈。可以預見,零售行業的整體業績低谷已經過去,未來東百集團業績有望呈現持續復蘇向好態勢。
對于未來發展,公司表示將繼續以“立足福建,走向全國”為發展方向,以“商業零售+倉儲物流”為雙輪驅動,持續深化在商業零售及倉儲物流領域的戰略布局,專注于生活消費領域基礎設施的提供和運營,并通過全面數字化轉型、多業態及輕資產商業發展模式的探索、積極推動主題基金的建立,創造更貼合消費需求及發展趨勢的商業新業態;形成覆蓋更廣泛、運營效率更高、產業協同性更強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