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五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年會于在中國重慶舉辦,其中40余位院士出席年會,在兩天之中以“智慧+”為主題共舉辦一場主論壇和21場專題論壇。在4月18日舉行的以“區塊鏈+”為主題的關鍵技術論壇“鏈接未來”中,長虹信息安全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唐博代表長虹在技術論壇中講述了長虹如何通過區塊鏈實現智能終端的信任協同。
論壇上,唐博講述了2021年4月16日由住建部等16部委聯合發布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建標[2021]28號文)中明確提出推進智能家居產品跨企業互聯互通和質量保障,以及2020年12月,24位院士聯合中國信通院等單位共同發起OLA聯盟(Open Link Association)旨在建立符合我國產業特點的互聯互通標準和產業生態。可以看到從政策上國家對智慧家庭的大力支持,同時通過Strategy Analytics、前瞻產業研究院以及36氪研究院的數據說明了智慧家庭市場規模的增長。
但是,智慧家庭時代的到來催生了海量用戶數據的誕生,這些數據被用于向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也包含了用戶的隱私信息。唐博講到,智能家電可以直接收集用戶日常行為數據,因此智慧家庭用戶的隱私保障需要家電廠商的參與和保障。目前智能家居市場發展迅速,用戶數不斷增加,但用戶對智能設備中隱私濫用和安全漏洞的擔憂使智慧家庭市場存在不確定因素,根據36氪研究院提供的用戶調研數據顯示,一半以上的消費者認為不同智能家居品牌的產品兼容性差為阻礙其使用產品的主要因素,其次為價格、安全性、操作復雜性等,智能家居產品的安全性(特別是用戶隱私保護)為消費者關注的首要因素。國外的調查2019 ipsos affluent intelligence recontact survey展示81%的用戶對智慧家庭中的個人隱私表示擔憂,79%的用戶對智慧家庭中的安全漏洞表示擔憂。這說明了以智慧家庭為典型代表的物聯網系統缺乏信任基礎。
長虹緊跟時代腳步在探索智慧家庭產品的同時關注物聯網安全,旨在構建物聯網信任基礎。但是在傳統邊界安全機制面對碎片化物聯網場景捉襟見肘,就如同戴口罩卻沒有增強免疫能力,而內生安全和零信任則如免疫系統一樣,以數據為血液,構建全生命周期面向數據的安全。唐博表示,內生安全和零信任是必然要走的路。
長虹信息安全實驗室基于分布式服務平臺提出面向智能終端的“物聯網護照”核心機制,參照人類社會護照的形式為設備互聯建立跨平臺的信任機制,為用戶生活提供智能服務,基于設備間訪同控制和分布式身份標識,實現分布式的跨域協同和信任激勵機制,通過互操作信任為智慧家庭建立一個安全的數據交互的體系,實現分布式的跨域協同。同時,基于信任的基石,唐博士還分享了從芯片到應用基于區塊鏈構造的物聯網數據內生安全框架,同時列舉了一些“物聯網護照”應用的典型場景,包括智慧家庭和工業互聯網等垂直領域應用,例如智慧家庭中的全屋認證和就近喚醒、設備快速接入; 區塊鏈模組在工廠M2M的應用場景等。在智能家居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長虹提出的“物聯網護照”機制,建立跨平臺設備互操作信任基石,通過數據內生安全框架,不僅可以消除用戶對數據安全隱私的擔憂,而且推動多維分布式商業發展,幫助智能家居及工業互聯網應用找到增量價值,形成行業發展的關鍵突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