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發布的《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規劃》)提出,到2035年,浦東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
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首先意味著浦東的高質量發展要取得顯著成效,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高端產業引領極。
《規劃》提出,強化創新在浦東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推動張江建設國際一流科學城,努力成為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
在加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構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的同時,浦東也將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融合發展,優化多元開放協同的創造創新創業生態。
比如,建立涵蓋初創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企業、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獨角獸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全生命周期培育機制。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到2025年累計高新技術企業8000家以上。”浦東新區發改委副主任張茂林表示,還要構建全覆蓋的科技投融資體系,推動更多浦東科技企業上市融資。
高端產業引領極
結合國際形勢、國家戰略和浦東打造社會主義建設引領區的核心目標,浦東目前正在謀劃編制建設上海科技創新核心承載區“十四五”規劃和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制造業規劃從產業結構、創新發展和經濟密度等維度,提出11項指標,‘十四五’期間將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浦東新區科經委副主任周征宇說。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浦東新區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從產業體系來看,《規劃》明確,打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同時,以“六大硬核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充分發揮“六大硬核產業”的倍增引領功能。
所謂“六大硬核產業”,是指“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數據港(603881,股吧)”,這是浦東的產業主攻方向。
《規劃》提出,這“六大硬核產業”中的“中國芯”“創新藥”,產業規模到2025年要分別達到3500億元、2000億元;“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的產值,到2025年要分別達到2200億元、500億元、1500億元。“數據港”的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到2025年要超過6000億元;電子信息、汽車制造、成套設備等優勢產業集群的產值,到2025年要分別達到4000億元、4500億元、2200億元。
此外,還要促進大型郵輪、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引領量子科學、類腦科學、基因工程等先導產業發展。
開放樞紐門戶點、全球資源配置核
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浦東要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
同時,還要成為全球資源配置核。國際化、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金融要素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貿易更加便利化自由化,大宗商品定價權和話語權持續增強,國內外總部向多功能、復合型方向持續升級。全球航運海空港口門戶樞紐地位更加凸顯,國際高端航運服務企業和機構加速集聚。
比如,要顯著提升國際金融配置能力,建設能級更高的金融機構體系,成為高能級持牌類機構集聚高地、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國際保險和再保險中心、全國性融資租賃中心。
規劃目標是,到2025年浦東的銀證保持牌類金融機構達到1250家左右、占上海全市2/3左右,各類國際資管機構150家左右,金融科技龍頭企業15家左右。
而在國際貿易樞紐功能方面,既要持續擴大貿易規模,又要提升貿易主體能級,實施“全球營運商計劃”,打造貿易價值鏈上的高能級樞紐節點。還要不斷優化貿易結構,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加快發展離岸貿易,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