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于4月18日-21日在海南博鰲舉辦,小罐茶代表中國茶接棒咖啡成為本屆年會的待客飲品,這也是博鰲亞洲論壇成立20年歷史上首個官方合作的茶品牌。小罐茶創始人兼董事長杜國楹表示,以茶會友展現中國式待客之道,是小罐茶對中國茶文化在世界舞臺的一次弘揚。
中國茶的未來一定是多元化
中國的茶文化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歷史,從最開始的“拿來煮”,到后來的“抹茶”,再到清泡,茶文化和茶的表現形式一直都在變。改革開放之后,國內涌入了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在這些新鮮事物的影響下,人們可能會感覺相對而言“中國茶有點老了”。
而這個“老”的含義,市場上有很多解讀,在小罐茶方面來看,不是中國的茶“老”,而是做茶的方式和理念,在用當今國際化的視野來審視的時候,偏傳統了一些。而小罐茶核心要做的是用更國際化的視野、更年輕化的方式,把中國茶做出新的表達。
但是無論表達方式是什么,根本上還是中國茶。中國茶本身在發生變化,順應現代年輕人的需求,順應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國茶也有很多新的表達方式。小罐茶創始人兼董事長杜國楹說道,中國人對傳統茶的理解是“功夫茶就等于中國茶”。“事實上今天中國的街頭已經有接近50萬家奶茶店,而奶茶其實也是中國茶在當今這個時代的背景下的重新表達,它也是中國茶的一部分。”杜國楹如是說。
圖:小罐茶創始人兼董事長杜國楹
杜國楹提出“人生的三杯茶”概念,即,第一杯中國茶是最初孩子們在學校門口喝的,不是功夫茶,而是奶茶;第二杯中國茶則是到上班之后,他們坐在辦公桌旁可能需要一杯更方便的茶,也就是袋泡茶;而第三杯茶,則可能是年齡過了30歲之后,隨著時間與空間條件的提升,可能會開始喝上一杯地道的中國茶、功夫茶。杜國楹認為,這些茶都可以稱之為中國茶,無論任何一種方式,都是在更好地滿足當今時代不同場景下的用戶需求,所以未來的中國茶一定是多元化的。
缺少品牌化的千億市場
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認為,“茶”是一個特別有價值和空間的市場,中國茶的產業整體規模已經達到了3000億-4000億,但鮮有做到品牌化的企業,而這個行業,具備了誕生出非常優秀品牌的條件,如果能夠完成品牌化升級,茶行業將有著更大的空間和規模。
圖: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
茶是國粹之一,這意味著中國茶不僅有機會在國內誕生出一批優秀的品牌,未來中國茶品牌甚至將名揚海外。就像咖啡行業誕生了雀巢、星巴克,在中國茶行業,同樣有機會誕生出有影響力的品牌。梅江表示,伴隨著中國國力的崛起,當今的市場環境為中國茶品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代表中國文化的茶將有機會走上更大的世界舞臺。
標準化和數字化推進行業大變革
長久以來,中國茶行業一直處于“有品類、無品牌”的尷尬局面,但咖啡為什么會誕生出強大的品牌?這期中的原因源于兩個行業背后中西方不同的產品思維邏輯。
西方的產品思維邏輯是標準化、數字化、科技化,所以產品是可規模化復制的,而中國人更多的是講究經驗和感覺,品類要做出品牌,必須實現產品的標準化和規模化。梅江詳細解釋道:“大家看到的小罐茶雖然最終呈現出來的產品是中國傳統的原葉茶,但我們是在用西方的思維邏輯做產品——用標準化思維去做中國的傳統功夫茶。基于此,我們在上游做了大量投入,以確保我們的產品能夠真正達到高品質標準,這也是小罐茶持續產出符合高品質產品的重要保障。”
談及中國茶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梅江表示,技術成熟性及品類豐富度是中國茶行業發展的優勢,但因沒有很好的將其標準化,造成了中國茶雖然有上千品類但無知名品牌的局面。
而小罐茶的核心是要通過標準化、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使傳統的、優秀的經驗及技術可被復制,進而形成標準統一的規模化生產。相信中國茶行業通過這種思維邏輯及認知上的變革,一定會迎來巨大的轉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