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在世界地球日之際撰文指出,碳排放打破了原有的系統界限,大到國家,小到企業,都要加強各個層面的相互協作,在低碳城市、低碳經濟區、低碳供應鏈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提高效率。
他認為,低碳轉型是個長期趨勢,不僅涉及企業理念的變化,業務模式和流程的改變,還涉及與合作伙伴共同進步等等,對內同樣也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更全局更長期的思維,尋求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的平衡。
尹正認為,隨著氣候變化的加速,降低碳排放需要在以下三方面采取行動。第一,大力發展新能源。目前全球可再生電力能源發電只占6%,20年后將增加到40%。第二,增加電力消費比例。電力是公認的最清潔的能源形式。當前僅占世界能耗的20%,到2040年有望達到40%。第三,建立一個更高效的系統,實現工廠、家庭、交通等系統的互聯互通,以實現進一步節能。
他表示,在創新的技術當中,數字化技術是低碳發展的關鍵。首先,數字化實現業務可視化和遠程運維,使得有可能衡量和分析能源消費;其次,數字化可覆蓋從設計建造到運營維護各個環節,從全生命周期層面不斷提升效率;第三,利用數字化實現整合管理,實現系統效率的提升。
他談到,目前,各個企業、產業的能源消耗都是獨立進行的,未來有可能通過數字化進行整合,將單個資產整合起來實現能源的互聯互通,從而實現整合效率。此外,數字化對新能源發展的促進也非常明顯。無論是助力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和消納要求,還是支撐分布式能源的廣泛接入,都需要以數字技術為電網賦能,促進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因此,在碳中和引發可持續加速的過程中,數字化轉型也在加速。(新浪財經 劉麗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