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于4月18日-21日在海南博鰲舉辦,作為一家世界知名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全球聯席總裁戴璞出席本次會議,會議期間,戴璞表達了對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觀點,以及在“雙循環”背景下對企業的建議。
戴璞認為,雙循環格局的提出意味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提出“雙循環”代表著兩者的結合,一方面要保持并推動經濟出口,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要逐漸為出口產品增加更多的附加價值,避免產品價格過低,盡量使出口的產品具有高附加價值和高創新性,為了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引進先進科技,也需要在國內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科技。所以,國內消費市場以及進出口貿易,二者相互支持,共同驅動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新引擎
首先,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漸漸成為,或者說很快地成為了世界工廠,并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強國。這不僅提高了中國的基礎建設和制造能力,也為中國帶來了購買力。中國給世界提供了大家更能負擔得起的中國制造的產品,這些產品出口了到歐洲、美國等世界各地。
其次,在過去的兩個五年計劃(過去10年),中國更加聚焦于國內消費市場,發展服務行業,出口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不那么明顯。“當然出口量還是很大,只是國內消費市場的商品和服務對于GDP增長量的貢獻更多,它們成為了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贝麒苯忉尩。
雙循環是可持續引擎
根據公開數據,2019年,即在中國和世界遭受新冠疫情之前,中國的出口額增長量幾乎為零,2020年這個數字重新增長,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保持運行的制造強國,其他國家還未從疫情中恢復;诖,戴璞表示疫情之后可以從中國看到一個新發展循環——中國在進一步拉動國內消費需求,發展服務業,這仍然是一個可持續的引擎,驅動經濟發展。
同時,中國經濟同樣也受城市化發展和人均GDP的驅動。2020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了10000美元,戴璞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成就,但相比歐洲和美國,中國的人均GDP還有一定的差距,仍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所以國內需求市場對中國來說仍然非常重要。此外,中國也想引進并掌握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科技。戴璞稱,這是非常正常的行為,很多國家都會這么做,歐洲的許多科技都來自美國,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階段。
企業的“雙循環”變革
談及雙循環背景下,企業應該如何調整自身戰略,戴璞提出“企業需要變革”,這意味著制造業需要實現數字化,制造體系需要變得更加靈活、快速,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制造業還需要走在市場變化之前,也需要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
從中國企業的角度,需采取一系列變革措施,增加產品附加價值,進一步為中國人均GDP的增長做出貢獻。對于企業來說,他們需要聚焦于科研、發展、變革、推出新興產品和服務。他們不一定要以出口為目的,他們也可以聚焦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市場的需求量非常大,并且非常精細化,同時中國消費者非常樂于嘗試高科技產品,因此中國企業能走得更遠。
對于國際企業而言,他們需要更加重視中國市場。在過去,這些企業在中國生產制造產品,然后將這些產品重新出口到歐美市場,但現在我們的許多歐美客戶開始探索“在中國為中國”的商業模式,他們的產品在中國制造,為中國市場服務。他們也開始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產品,他們不再把那些在加利福尼亞、德國、法國等地發明的產品拿到中國來生產。這一切都變化得非常快。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