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料藥不可能長久替代印度原料藥的國際市場份額,目前只是因為印度疫情嚴重帶來的短暫機遇。
“印度疫情更嚴重了,雖然我目前還算安全,但氧氣機等醫療物資極度短缺,也沒有疫苗可接種,什么都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感染上,所以近期我會一直在家進行自我隔離。”4月26日,一位目前居住在印度印多爾的中國企業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據印度衛生部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4月25日8時,過去24小時新增349691例確診病例,連續4天刷新印度疫情暴發以來的單日最高新增紀錄,也刷新了全球單日單個國家新增病例的最高紀錄。
從4月22日至4月25日,印度已連續四天單日新增確診人數超30萬例,新增病例的“爆炸式”增長讓印度的醫療體系不堪重負。但這仍遠遠未達終點。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解讀此次印度疫情時稱,更大的暴發還在后面。
印度疫情再度升溫的同時,中國原料藥也成為關注的焦點,4月26日當天,相關上市公司紛紛走出漲停行情。中國醫藥(600056,股吧)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分會副秘書長朱仁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波疫情實際與去年印度疫情嚴重時封城的時候可能比較類似。“因為疫情,印度港口效率、回款速度、訂單下降,對出口印度的原料藥企來說并不是利好;而疫情導致印度出口受限,其訂單轉移至中國,這部分將對中國原料藥形成利好。”
但朱仁宗表示,中國原料藥不可能長久替代印度原料藥的國際市場份額,目前只是因為印度疫情嚴重帶來的短暫機遇。“實際上,中國原料藥一直以來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從2019年開始又有所凸顯,但受益于去年疫情刺激,出口業務并未受到太大影響,2020年原料藥出口也取得了6%左右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產能過剩的問題只是被掩蓋,而不會消失,其對市場的影響會延后。原料藥企業不能因眼下的利好而盲目擴大產能,因為從原料藥建廠到投產,再到注冊并進入市場需要很長的周期,一旦疫情緩解甚至消失,企業將得不償失。目前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在紛紛推動原料藥本土生產,未來全球產能將進一步過剩,中國原料藥企要有危機意識。”
據印度衛生部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4月25日8時,過去24小時新增349691例確診病例。-新華社
印度醫療物資全面短缺
4月25日,印度中央政府召集疫情嚴重各邦的首席部長商討對策時,負責人維諾德·保羅指出,到本月底北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和新德里地區將成為病例新增最快的地區,預計到5月中旬本輪疫情達到峰值時,印度每天新增確診病例將高達50萬例。
醫院人滿為患、氧氣瓶等醫療設備短缺、醫院傷亡事故頻發……甚至連遺體都要“排隊等待火化”,這是目前印度疫情的現狀。
據印度政府預計,新德里每天將“缺口”16061張配備有氧氣設備的病床、約2877張重癥監護病床和1450臺呼吸機;北方邦每天將“缺口”約16752張配備有氧氣設備的病床、約3061張重癥監護病床和1538臺呼吸機。
病床同樣“一張難求”。印度交通部部長Vijay Singh Kumar就曾在社交媒體上懇求:“請幫幫我們,我兄弟需要一張床治療新冠。”
由于感染者太多,如今印度醫療資源不夠,除氧氣、醫院床位供應不足外,印度政府還表示,疫苗供應也出現短缺。
僅在數月前,印度對新冠疫苗產量信心滿滿。然而,面對新一輪疫情,印度仍出現了“疫苗荒”。據報道,3月份起,印度取消了疫苗出口。4月中旬開始,大量接種中心因疫苗短缺而關閉,其中東部的奧迪沙邦一周之內關閉了約700家。
與此同時,印度流行病毒株還出現了雙突變。
據了解,印度B.1.617的雙突變株自2020年10月在印度被檢出,因含有S蛋白上E484Q和L452R的突變,被稱為“雙突變”病毒株,是首個被發現同時攜帶兩個突變的毒株。截至4月20日,B.1.617的雙突變株已在20多個國家被檢出,但其他國家并未發生類似印度的疫情大暴發。據基因組數據提示的流行趨勢,B.1.617(印度突變株)的傳播性和B.1.17(英國突變株)相當,高于B.1.351(南非株)。
不過,張文宏指出,病毒突變不是此次疫情完全失控的原因,印度死亡率快速上升主要的原因還是醫療擠兌,“氧氣供給都跟不上時很多年輕的病人都可能會死去,原本他們只要有一口氧氣吸就能活下來的。印度目前最需要的是氧氣,氧氣勝過任何藥物,可有效降低年輕病人死亡率。”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認為,印度病例激增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過早取消公共衛生管控措施,一些人沒有聽從指示,沒有能夠將疫苗覆蓋到醫療工作者和老年人群等最需要的人群,以及病毒的變異。“當這些因素同時發生的時候,類似印度的暴發絕對可能發生,而且可能發生在其他國家。”
上述企業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印度疫情控制確實不容樂觀,醫療資源全面缺乏,企業的人都在家網上辦公,很多都主動自我隔離。
我國原料藥企業迎來機遇?
印度疫情再度升溫的同時,中國原料藥也成為關注的焦點,近期相關上市公司也紛紛走出漲停行情。
截至4月26日,美諾華(603538,股吧)(603538)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4月26日當天,其他原料藥概念股也全線大漲,創業板股同和藥業(300636,股吧)大漲16%,共同藥業漲逾15%,東亞藥業、奧銳特等個股均漲停。
業內有分析稱,印度疫情或將波及到全球原料藥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或利好中國原料藥企業。
隨著世界化學原料藥生產中心向亞洲轉移,中國和印度已經成為化學原料藥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尤其是大宗抗生素的生產,兩國基本能左右國際市場行情。同時,中國和印度也都是世界上仿制藥的主要生產者。
東方證券研報指出,除美國外,印度和中國是全球原料藥供應的兩個最大市場,二者合計約占全球產業鏈的21%,如果考慮非規范市場,二者的市場份額占比預計更高。
我國原料藥產品結構本身與印度較為類似,印度原料藥品類主要為抗感染、心血管、中樞神經、呼吸領域,其中抗感染和心血管占比超過50%,而我國原料藥在抗感染及心腦血管領域已經有較強的積累。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原料藥出口量已邁入千萬噸級門檻,達到1011.85萬噸,同比增長8.83%;出口額達到336.83億美元,同比增長12.1%。我國原料藥共出口到189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集中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三大市場,合計占據我國原料藥出口總額的89%。
對于此次印度疫情影響,資本市場反應“熱烈”,如上所述,相關概念股出現大幅上漲。相關企業也表示看好這波機會。
仙琚藥業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與印度是全球原料藥主要供應來源地,隨著國內工藝質量水平不斷提升,替代效應強烈。受疫情帶來的影響,中國原料藥企有望在特色原料藥方面產生正面影響。
美諾華也向媒體表示,印度的原料藥產能比中國大,開工不足,肯定要轉移,轉移過后,歐美企業本來從印度采購,有可能變成從中國藥企采購,中國藥企會變成第二供應商,供應商鎖定后不會輕易變,這會改變整個原料藥市場占比的劃分。重新洗牌過后,原料藥全球市場占比會發生變化。
北京鼎臣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我國都是以大宗原料藥出口為主,印度主要是做高端仿制藥原料藥,不存在替代的問題,而且印度雖然疫情嚴重,印度很多都不進口,所以對中國原料藥的利好或有限,更多的可能是利好一些其他防疫物資。“但因疫情影響導致的原料藥供應緊張,也將傳導至藥品方面。”
朱仁宗也表達了史立臣類似的觀點,并且特別強調,中國絕對不可能替代印度原料藥市場。
朱仁宗預判,今年情形與去年的情況很類似。“去年3月份開始印度因為疫情封國,原料藥的生產和出口都受到影響,后續雖然逐步解封,但產能也沒能完全釋放。印度主要從中國進口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用于仿制藥和原料藥的生產和出口。疫情暴發將使印度的藥品生產受阻,進而減少從中國的原料藥進口,加之疫情帶來的港口提貨慢、回款效率等風險,也使我國企業對印出口更加慎重。但同時,因為疫情印度本身供貨能力受限,會出現訂單轉移的現象,這利好中國原料藥企。”
但朱仁宗強調,出現訂單轉移是短暫的由疫情帶來的影響,實際上早在2019年我國就出現原料藥產能過剩危機,只是因為疫情出現延緩了,出現了訂單轉移,增加了對其他國家的出口。但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即使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原料藥的出口均價仍下降了1.5%。
與此同時,朱仁宗也表示,中國不可能替代印度的原料藥市場份額。印度政府對擴大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生產的支持力度很大,印度藥企既有積極性,也有技術能力擴大生產;從目前的國際政治環境看,印度也更容易得到西方國家扶持,未來我國部分原料藥國際市場份額可能會面臨來自印度的挑戰;此外,美國、歐洲甚至巴西、伊朗等都在采取措施加大本國原料藥的生產供應力度,中國企業一定不能盲目進行擴產,要有危機意識以及未雨綢繆的想法。(編輯:林虹)
(作者:朱萍,魏笑 編輯:林虹)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