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印度疫情的嚴峻程度而言,即使氧氣供應問題最終緩解,也不意味著抗疫看到了曙光。
文|徐立凡
4月27日消息,印度新冠疫情持續惡化。據央視網報道,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26日在社交網站表示,800臺制氧機當日從中國香港空運至德里,一周內還會有10000臺。目前中國正就印方的緊迫需求與印度保持聯系。
4月以來,印度疫情迅猛反彈。據印度衛生部26日公布的數據,印度連續五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30萬例,4月26日新增確診病例352991例,刷新了全球單日單個國家新增病例的最高紀錄。
伴隨確診率增加,4月以來印度的病死率也不斷攀升。其中,制氧機等醫療資源遭到擠兌,是印度病死率飆漲的主要原因。擁有人口2900萬的新德里,目前只有不到100張病床配有呼吸機,重癥監護病床不到150張。
張文宏認為,印度目前最需要的是氧氣,氧氣勝過任何藥物,可以降低年輕人的死亡率。
制氧機算是粗鋼的副產品,與粗鋼產量密切關聯。2020年,印度粗鋼產量高達9900多萬噸,比美國和日本產量都高,為何還會“缺氧”呢?
全國一天只能發送兩節車皮氧氣
據估算,目前印度自己每天制造的醫用氧氣上限產量約為7000噸,而日需求量約為8000噸,差額約1000 噸。但由于部分氧氣用于工業,因此估計日缺口有3000多噸。
雖然缺口較大,但如果能夠及時運到需要的地方,供應情況本來不應像現在這么緊張。
但是印度的“老毛病”制約了醫用氧氣配置。
印度醫用氧氣制造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而4月以來的疫情重災區主要集中在德里等北方邦地區。這就涉及到了運輸問題。
印度交通運輸狀況之差舉世聞名,極大限制了氧氣調配。據印度媒體24日的統計,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鐵路向全國運送了近150噸醫用氧氣。
按照中國火車的運力來算,通常一趟火車運力為1萬噸,150噸只相當于兩節車皮的運輸量。
雪上加霜的是,印度各邦、各醫院還各自為政,搶奪醫用氧氣。有的地方官員攔截汽車運送的氧氣,有的運氧車突然“失蹤”,導致氧氣分配更加混亂。
擴大產能有心無力
其實印度政府不是不知道保證醫用氧氣的重要性。畢竟呼吸機能夠增強確診患者、特別是年輕患者的肺部功能。
印度為此花了201億盧比,建設162座制氧廠。但政府花了8個月的時間才開始招標,導致現在只有33座工廠開工。這些工廠日產氧氣也只有154噸,對于3000多噸的日需求缺口來說無濟于事。
印度之所以在建設制氧廠上動作遲緩,完全是莫迪政府朝三暮四的結果。
去年3月第一輪疫情暴發,莫迪政府開始采取的是驅趕城市務工人員返鄉、禁止上街等硬性政策,之后又在75個城市頒布了停產令。
到去年7月份,莫迪宣布印度抗疫成功,而且不是一般成功,是全世界最成功。然后印度把注意力轉向了在中印邊界搞事情等方面。
政府甩手后,印度民間就只能靠“牛尿”、“恒河水”以及“牛糞”之類抗疫,還有部分專家信誓旦旦證明這些土療法很科學。
隨著疫情再次大規模流行,莫迪政府一度又寄希望于“群體免疫”。在盲目樂觀和反科學氛圍里,印度政府對于建設制氧廠自然不上心,導致了供應短缺。印度轉而向國外尋求購買制氧設備。
但是,好面子的莫迪政府不想通過政府大規模聲張此事,海外購買也同樣動作遲緩。
中國制氧機非印度政府購買
如今,首批中國制氧機已運往德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證實,這批制氧機不是印度政府購買,而是企業行為。
印度《商業標準報》此前報道,近日,一些總部位于印度古爾岡的初創公司創始人推出了進口制氧機的計劃“氧氣使命”,進行眾籌。
這些創始人稱,他們已經從中國采購了500臺制氧機,4月28日前可在印度醫院投入使用。預計還將在24日晚再訂購500臺。
古爾岡是新德里的衛星城,號稱印度“深圳”,印度許多初創公司設在這里,世界500強中近半數企業也在這里設有辦事處,算是富人扎堆的地方。
中國制氧機運抵德里,許多印度網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歡迎。
但就印度疫情的嚴峻程度而言,即使氧氣供應問題最終緩解,也不意味著抗疫看到了曙光。
無論從印度低確診率還是從莫迪政府混亂的抗疫策略來看,都說明印度疫情還遠遠沒有達到峰值。
這意味著,莫迪政府的公信力將進一步流失,而普通印度民眾的災難還將延續相當長的時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