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科達制造(SH.600499)2020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新鮮出爐,其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21.1億元,同比增長65.9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26.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137.3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131.22%,漲勢創新高,遠超市場預期,實力詮釋“王者歸來”。
2020年以來,面對疫情以及復雜動蕩的國內外環境,公司恪守制造初心,變革前行,向內明確聚焦主業、堅定啟動深化變革,向外緊握海外建筑陶瓷以及國內建材市場機遇,在嚴密的經營計劃以及全球化布局推動下,業績快速釋放,成為資本市場矚目的黑馬。
深化改革,助力降本增效
科達制造業績大幅增長的背后,是高質量發展的內核。科達制造在多年前實現陶機裝備國產化后,著眼于下游陶瓷企業的清潔生產,擴展潔能環保設備業務領域,開啟了多元化發展之路。在經歷了十余年的跨領域探索后,科達制造重新回歸立業根基,聚焦建材機械及海外建筑陶瓷業務,深化全球化發展戰略。2020年7月,公司由“科達潔能(600499,股吧)”正式更名為“科達制造”,充分釋放高端制造的戰略定位,彰顯聚焦主業的決心,發展逐步邁入新層次、新階段。
自2020年起,公司圍繞主業調整戰略部署,持續優化組織架構,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管控水平。通過科學部署董事會人員配置,新設科達總部,提高管理效率,加強監管及風險管控職能,按照“三個品牌,三個公司,三個團隊,獨立經營”的總體方針運營,充分發揮各品牌的獨立性及業務的協商性,實現了公司整體經營運行的穩健發展。2020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同比增長138.39%、99.31%,降本增效成效顯著。
搶抓機遇,領跑陶機高端制造
2019年下半年,巖板的爆發為建陶產業帶來了結構性新機遇,使建材和大家居兩大市場疊加,迅速打開了建陶產業新空間,建陶企業、石材企業紛紛開始布局巖板等智能生產線,進而帶動了上游建陶機械的市場需求。
科達制造作為國內陶機市場龍頭,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提供建筑陶瓷整廠整線設備的企業,公司在建筑陶瓷業務布局中,借助市場風口、緊抓國內陶瓷企業生產裝備升級換代的機遇,根據多年的技術積累,大力拓展巖板及智能化生產線業務,迅速為下游企業輸出巖板高端智能裝備。截至2020年年末,國內已建成及正在建設中的巖板生產線中,約70%使用了公司的成型、拋光設備,公司持續滿負荷生產運營。
在海外布局方面,公司收購意大利高端陶機企業Welko進行國際化布局,通過結合中國的成本優勢和歐洲先進工藝與渠道優勢,進一步構建中高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公司市場規模僅次于意大利競爭對手,綜合實力處于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地位。2020年以來,因海外疫情影響,意大利陶機行業全年營業額同比下降15%,公司緊抓發展機遇,陶機業務呈追趕態勢。
布局非洲,建材版圖持續擴張
自2016年開始,科達制造順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國際產能合作”的發展戰略,陸續與戰略合作伙伴在非洲肯尼亞、加納、坦桑尼亞、塞內加爾4國合資建設并運營陶瓷廠,至2020年底公司建筑陶瓷年產能近7000萬㎡。
據資料顯示,2020年爆發的疫情限制了非洲陶瓷的進口以及本土部分陶瓷廠的生產,非洲子公司借此機會,開足馬力增產提效,積極拓展市場大幅提高了當地陶瓷市場的占有率,平均市場占有率超50%,其中在肯尼亞、塞內加爾的市場占有率達70%及以上。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海外建筑陶瓷業務營業收入達17.89億元,同比增長68.63%,凈利潤達4.09億元,同比漲幅超130%。
未來,公司將持續踐行全球化發展戰略,重點定位非洲大型建材集團,把握非洲超10億人口帶來的城鎮化高速發展紅利。2021年4月,公司在非洲第5個國家贊比亞的建筑陶瓷項目已實現點火投產,年內加納三期項目也將投產運營,后續公司還將繼續擴大在非投資建設,爭取2-3年內在非洲地區形成超過1億平方平的建筑陶瓷產能。在產能擴充的同時公司也將適時進行品類拓展,3-5年內,在非洲市場實現關聯品類拓展,發力布局零售網點,進行多品牌運營;5-10年內,從非洲專業瓷磚廠商轉型為一站式家居中心,拓展家居品牌中心、商城網點,在非洲實現高中低端家居產品覆蓋,建立家居全品類生態,實現海外建筑陶瓷業務的持續增長。
戰略投資,助力世界級鹽湖提鋰工業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結合青海優勢和資源,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體現本地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藍科鋰業地處青海察爾汗鹽湖,鹽湖總面積5856km2,各類資源儲量達600多億噸。其中氯化鉀5.4億噸、氯化鋰1204萬噸均居全國首位,潛在經濟價值數十萬億元。
自2017年以來,科達制造戰略布局青海鹽湖提鋰,間接持有藍科鋰業43.58%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并于2020年12月與其控股股東對藍科鋰業同比例增資合計6.2億元,以支持藍科鋰業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的建設,促進其早日投產搶抓市場機遇,獲得較好的利潤回報。據了解,目前藍科鋰業的吸附提鋰工藝已得到了充分驗證,2020年生產碳酸鋰達1.36萬噸,遠超設計產能;同時其擴建項目已于2021年4月正式試車釋放部分產能,項目投產后實際產能將超3萬噸/年。從2020年以來,碳酸鋰價格從底部3.8w/t上漲至8.5w/t,隨著市場需求逐步增加,藍科鋰業受到各界高度關注。
分析師表示,2020年內,因碳酸鋰價格處于低位,藍科鋰業整體邊際貢獻暫未顯現;自2020年底開始,全球新能源汽車、儲能需求支撐鋰產品價格快速上漲,在全球新能源汽車迎來大發展之際,鋰作為未來的“白色石油”,其戰略重要性已基本成為全球共識。隨著藍科鋰業新增產能的釋放,科達制造迎來戰略投資業務的收獲期。
乘風破浪,奔向星辰大海
風險與機遇并存,面臨下游建筑陶瓷行業景氣度下滑、增速放緩的困境,科達制造聚焦主營業務,立足高端制造進行產品延伸發展,不斷根據市場環境進行針對性地調整提升,以變革來應對未來更復雜的挑戰,取得了優異成績。
據一季報顯示,預計公司2021年半年度累計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增幅。公司一季度取得的成績,為企業2021年度整體持續向好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調,彰顯了公司近三年的“厚積”開始“薄發”,進入收獲期。
公司表示,2021年,公司將聚焦主營業務,圍繞“技術引領”、“產品領先”的轉型戰略,對外繼續深耕拓展海外市場,對內持續精細化管理,推進藍科鋰業市場化改革,進擊高質量發展目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