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司先后向靜安區行政服務中心提交了兩家新藥店的開張申請,借助‘一業一證’的政策改革,開店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目前在上海擁有81家直營門店、上海海王星辰藥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漢棟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4月28日,靜安區舉行“一業一證”改革試點首批頒證儀式,李漢棟在此活動上對第一財經稱,改革前要開設一家新藥店,需要遞交藥品經營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證、酒類商品零售許可證等5份資料,且需在兩個窗口分別進行。“如今,我們只需在一個綜合窗口遞交資料,經窗口工作人員預審合格后,一次性同步辦理多件事項。這一改革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除了靜安,奉賢、徐匯、長寧、虹口、楊浦、崇明等12個區頒出74張行業綜合許可證,這是在全市推廣浦東新區“一業一證”改革試點經驗后,各區頒發的首批行業綜合許可證,涉及便利店、超市、飯店、藥店等13個行業。
所謂“一業一證”,是將市場主體進入特定行業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實現“一證準營”“一碼亮證”“一次辦好”,推動審批服務管理從“以政府部門供給為中心”向“以市場主體需求為中心”轉變。簡而言之,就是化繁為簡,變“多證可營”為“一證準營”。
據第一財經了解,以往新開一家藥店或便利店需要辦5張許可證、新開一家咖啡店或茶館有可能需要取得4張許可證,這些繁瑣的審批程序一度讓開新店成為了企業的“心頭痛”。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準入不準營等問題?即將于今年5月1日起在部分行業實施的“一業一證”改革見證了一次政府服務的全面升級。
《上海市‘一業一證’改革行業目錄(第一版)》顯示,首批涉及包括便利店、超市、飯店、咖啡店/茶館等在內的25個行業,涉及合并事項111件。
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陳平告訴第一財經,以上述藥店為例,企業僅需辦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正是因為行政部門在后臺已經將提前服務、材料審核、現場檢查等環節再造了審核審批,由串聯為并聯、由多套變一套。
在此基礎上,藥店行業準入辦理時限被壓縮在了15個工作日以內,較法定時間80個工作日縮減了81%;而申請材料的數量由改革前的34份壓縮至8份,精簡幅度達到76%,大幅降低了企業在市場準入方面的制度性成本。
靜安區審改辦主任董海明稱,依托“一網通辦”平臺,各有關部門會同步獲取受理信息進行并聯審批,審查結果匯交后再統一發證,“行業管理架構上,由一個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協同審批、監管、服務機制也正在探索建立,并配套行業綜合監管制度。”
“一業一證”改革下,更多滬上藥店在開辦新門店時將五證合一,獲得了切實便利。
除了藥店,“一業一證”改革還將解決便利店、餐飲等行業的準營難問題;全家、便利蜂等企業也都在首批行業綜合許可證的頒發之列。
據了解,以往新開一家便利店,企業需要分別申請食品經營、酒類商品零售、藥品經營、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等多項許可,至少耗時2~3個月的時間。而“一業一證”改革實施后,最快只要5個工作日就可辦結。
第一財經在獲得長寧區“一業一證”便利店首證的便利蜂綜合服務部負責人孫琦處了解到,該便利店原先門店的墻面上,除了營業執照,還掛有紙質的食品經營許可證、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酒類商品零售許可證,而今后,它們則會被“三證合一”統一到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中。
“目前,我們在上海已擁有逾200家門店,計劃在2021年進一步擴大門店數量。”孫琦告訴記者。
那么,多張許可證變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后續監管要如何進行?長寧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大數據中心主任楊建安稱,下一步,長寧將探索建設智能化行業綜合監管系統,打造“主動發現、智能預警、自動派單、管理閉環”的智慧監管模式,積極推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與“企業證照高頻事項變更聯辦一件事”無縫銜接。
未來,更多市場主體關注度高、辦理頻次高的行業將在上述模式基礎上落實“一業一證”改革,成熟一批、實施一批;而該政策也將在今年10月1日起全面在上海實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