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作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在長三角地區第一季度消費表現尤為突出。整體來看,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零售增長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近日,全國各省市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陸續發布。其中,長三角三省一市GDP增速均超過17%,安徽地區生產總值超過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林蘭認為,如果從GDP總量及增速、外貿進出口等數據來看,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已恢復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但深入到經濟結構內部,一些行業門類和市場主體仍未從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走出來,增速有限。
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作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在長三角地區一季度消費中表現尤為突出。安徽省經濟研究院投資與金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夏興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的基數此前并不高,且蔚來新能源汽車一季度產量大幅提升,多重因素下極大拉動了安徽省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速。
長三角經濟復蘇進入2021年,伴隨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轉,人民生活也逐漸恢復至疫情前的狀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一季度生產總值為2493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3%。其中,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GDP增速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不大,分別為上海17.6%、安徽18.7%、江蘇19.2%、浙江19.5%。
上海一季度GDP增速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對此,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林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強調,兩者差距非常小,僅有0.6個百分點。上海目前已經處于工業化發展的后期,GDP增速放緩而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是許多國際化大都市都經歷過的正常軌跡。例如,紐約所在的紐約州,其GDP增速就常常低于德克薩斯、加利福尼亞等美國其他的GDP高增長州,但這并不代表紐約就衰退了或沒有競爭力。
從兩年平均數據來看,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在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兩年平均增長分別為4.7%、6.4%、6.2%和5.4%,接近疫情前水平。
綜合2019-2021年數據,林蘭認為,如果從GDP總量及增速、外貿進出口等數據來看,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已恢復。但深入到經濟結構內部,一些行業門類和市場主體仍未從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走出來,增速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
以江蘇省為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42.7%,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8.0%,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從投資來看,江蘇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7.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0.9%;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79.3%。
此外,浙江和安徽兩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也呈現出上揚態勢。一季度浙江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42.3%,安徽增長24.1%。
新能源汽車消費成重要引擎新能源汽車成為拉動一季度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受到上年較低基數、員工就地過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影響,一季度新車銷量648.4萬輛,同比增長75.6%,比2019年同期增長1.8%;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51.5萬輛,同比增長2.8倍。
新能源汽車作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在長三角地區第一季度消費表現尤為突出。整體來看,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零售增長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林蘭表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自由競爭程度要低于傳統燃油車。作為各地政府的重點扶持產業,新能源汽車獲得了很多政策和資金支持,從而表現為快速上升的市場占有率和較高的零售額增幅;其次,長三角作為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和購買力較強的區域,有較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群體和消費市場,加之三省一市均有各自重點培育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與生產商,消費增長可以理解;此外,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熱銷也與現代人對低碳生活方式的追崇不無關聯。
但林蘭也強調,盡管技術和產品的改進以及使用環境的改善使新能源汽車有較快的銷量增長,但作為耐用消費品,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終將日趨飽和;疊加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可能在將來收緊,從長期看不會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據各地統計局統計核算,安徽新能源汽車零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5.97倍,上海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3.57倍,江蘇新能(603693,股吧)源汽車增長2.81倍,浙江新能源汽車增長2.6倍。
夏興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的基數此前并不高,且蔚來新能源汽車一季度產量大幅提升,多重因素下極大拉動了安徽省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速。
數據來看,今年3月蔚來交付7257臺新能源汽車,創歷史新高。整個一季度,蔚來共交付20060臺,首次達成單季交付超2萬臺,同比增長422.7%。
夏興萍認為,伴隨著蔚來產量的進一步增加,未來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車產銷方面的后勁會更強。
豬肉產量大幅回升此外從食品消費來看,在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背景下,豬肉價格逐步回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2021年CPI同比逐月回升。一季度,CPI與去年同期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與去年同期持平,處于低位。此外,食品價格略有上漲,一季度,食品價格同比上漲0.2%。
但是隨著生豬穩產保供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一季度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全國生豬出欄17143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30.6%;豬肉產量1369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31.9%。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長三角地區一季度生豬產能恢復顯著。江蘇生豬出欄553.5萬頭,同比增長136.3%,領跑全國。安徽豬肉產量57.3萬噸,增長43.2%,而浙江豬牛羊肉產量增長22.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生豬生產凸顯恢復性增長勢頭,供應充足,豬肉價格回落,國家統計局統計結果顯示一季度豬肉價格平均下降12.5%。數據顯示,安徽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3.6%,浙江豬肉價格下降13.0%,均超過全國平均值,此外上海豬肉價格下降6.9%,江蘇生豬農民出售均價為每公斤30.79元,同比跌14.5%。(實習生毛欣越、施甜甜對此文亦有貢獻)
(作者:卜羽勤,見習記者許秋蓮 編輯:周上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