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旭抱著一只出生20多天的羊羔。記者 祁瀛濤 攝
寧夏新聞網訊凌晨5點開始,給1000只羊拌料、放料、趕羊……一直到天黑養只在圈里臥倒休息。這些工作王旭智一個人就可以完成。4月29日,“民族要復興 鄉村必振興”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在鹽池縣花馬池鎮在王志旭的養殖場見到了這位村干部口中能吃苦的“鐵人”。
王志旭在接受記者采訪。記者 祁瀛濤 攝
43歲的王旭智是一名退伍軍人,2001年從部隊返鄉后,他跑過運輸、干過裝修,最后還是回家和父親一樣養起了羊。但和父親不同,王旭智喜歡看新聞,尤其是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正是這個“愛好”幫他日后打破了父親“養了一輩子羊也窮了一輩子”的噩夢。
最初王旭智和周圍農戶一樣采用散養方式養羊,養殖規模在四五十只。當他從新聞里解到國家開始封山禁牧,有著敏銳“嗅覺”的他知道不能再漫山遍野的放羊,羊得圈起來養了。在周圍養羊的農戶還在猶豫不定的時候,王旭智在村里的幫助下蓋起了羊圈,全面開始圈養羊只。通過3年的發展,王旭智的養殖場已達到投資300萬的規模,成為村里規模最大的養殖戶,年收入也達到了三四十萬元。
“咱這羊品種好,這飼草料含有苜蓿、玉米、甘草、黃芪等18種原料,都是按比例調配,不僅利于消化,更讓羊能吸收最多養分!蓖跣裰穷I著記者在羊圈里邊看邊說!拔业难蚧臼腔A母羊,過去咱鹽池的羊因為是蒙古羊品種,肉好吃但就是產羔率低,通常是兩年1羔,現在通過縣里農牧局和外地專家技術指導,實現了兩年最多3羔的突破,效益很可觀!”王志旭抱起一只20多天的羊羔說:“這只羊再有個二三十天就能出欄了!
羊只的銷售也有專門的公司報價收購,確保養殖戶收入不打折扣。同時,王旭智的羊只里有10%左右成為“私人定制”,從出生就被買家訂購,戴上耳環,通過二維碼可以時時在線看到羊只的日常喂養情況,價格也比普通羊多出三四百元。“我們現在趕上好政策,養羊就能致富,過上小康生活。”王志旭開心地說。(記者 閆文麗)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