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醫美消費市場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增醫美機構5150家,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975億元,同比2019年增長了22.2%。隨著醫療美容市場的規范以及80后、90后、00后等核心醫美消費人群的崛起,中國醫美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對于耕耘于此的企業來說,機遇已然到來。
著眼當前市場,雖然醫美概念漲勢兇猛,但板塊中的核心上市公司非常稀缺。擁有護城河、業績優質、運營能力強的公司,以奧園美谷為例,因為內在價值優秀,其在資本市場表現出色。
轉入良性發展軌道 一季度扭虧為贏
年報數據顯示,奧園美谷2020年實現營收19.87億元,營業利潤1.37億元,凈利潤3817.07萬元。
實際上,奧園美谷的前身京漢股份(000615,股吧)在2020年曾經歷危急時刻,在股權變更完成前,2020半年報虧損2.08億元,公司運營面臨嚴峻挑戰。2020年8月,中國奧園聯合信達資產對彼時已陷入流動性枯竭的上市公司進行債務重組,進一步化解債務風險、釋放短債壓力、解決流動性問題,幫助公司轉入良性發展軌道。
中國奧園用三個月努力讓上市公司運營整體重回正軌,2020年第三季度當季實現凈利潤2.15億元,進而確保上市公司一至三季度實現凈利潤744.66萬元,2020年全年實現凈利潤3817.07萬元。
其他核心財務指標也全面改善。截至2020年末,公司短期借款3.92億元,同比下降54.94%;流動負債占總負債比率由2019年末82.10%下降至2020年末60.77%,公司流動性和短期債務情況顯著改善。
脫胎換骨后,奧園美谷迅速煥發新生。2021年一季度,奧園美谷業績顯著增長,同比扭虧,分別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6.07億元、2990.4萬元,分別同比增長386.85%、135.56%;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 3.7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奧園美谷背后依靠的是發展勢頭強勁的中國奧園,后者旗下既有地產,還有商業、科技、健康,以及文旅、金融和跨境電商、城市更新、教育等多元板塊。對中國奧園來說,地產這一主業隨著競爭白熱化,也會遇到天花板,而聚合了多種產業功能的復合型特色項目未來勢必會更有競爭力。
因此,奧園美谷在資本運作、產業協同上優勢顯著,雖然從原來的房地產開發與綠色纖維生產向美麗健康產業材料商轉型仍需時間打磨,但未來可期。
動作頻頻 謀篇布局醫美版圖
近期,奧園美谷持續深入布局醫美版圖的決心非常明顯。
4月上旬,奧園美谷率先完成醫美頭部品牌在海南樂城先行區的全資公司注冊,用足用好自由貿易島、國際旅游島政策,依托服務貿易自由化優勢,大力發展藥品醫療器械的境外優秀成果轉入;同時與上海奧園美谷科技園轉型國際醫美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遙相呼應,形成南北互動。
4月21日,奧園美谷全資子公司廣州奧美與KDMedical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廣州奧美與KDMedical美麗健康產業合作事宜達成初步意向。就在前一天,奧園美谷還與西部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公司與西部資本共同深耕美麗健康產業達成初步意向。雙方將設立目標規模8億元的醫美產業并購基金,和目標規模不低于3億元的產業基金。
同時,在醫美原材料板塊,奧園美谷加快推進綠纖產業轉型升級為醫美材料供應商。2021年4月23日,奧園美谷綠纖一期年產4萬噸項目正式投產。克服新冠疫情外國專家無法來華等各種困難,三個月時間達到一等品水平,四個月達到優等品水平,綠纖一期4萬噸項目投產,創造了國內外同類項目調試達產的奧園美谷速度。
今年一季度至今,奧園美谷完成了優質醫美機構的收并購,聯動西部證券(002673,股吧)設立醫美產業基金,攜手暨源生物、大連肌源、韓國KDM,錨定醫美科技、醫美產品強力推進深度合作。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在管理團隊與組織架構層面,奧園美谷進一步優化體系,大力度引進專業人才,并加大醫美人才團隊的培養力度,力求通過人才賦能,實現提速奔跑。
憑借“中游切入、上游立足、下游卡位”的戰略方針,短期內,奧園美谷將通過中游醫美機構快速切入醫美產業鏈,實現上市公司向醫美產業的快速轉型。中長期來看,奧園美谷將通過與研究機構合作,布局醫美家用化產品研發、上游頭部耗材/器械機構,開發醫美產品專利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提高醫美業務的科技含量。
展望2021年,奧園美谷在年報中表示,將在管理團隊、組織架構、戰略合作、產業并購、技術合作等方面謀篇布局,確保完成既定經營目標,持續深化“美麗健康產業的科技商、材料商、服務商”戰略定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