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胡子說房”視頻號已經推出,歡迎大家關注!
買房干貨和樓市分析后續將第一時間在視頻號更新!
大灣區中哪個城市經濟復蘇最快?說出來你可能真的出乎意料!
過去這幾天,廣東省第一季度各市的GDP數據出爐。
一個過去被視作“扶不起的阿斗”的城市,竟然神奇地獨占鰲頭。
這個阿斗說的就是——中山。
整個第一季度,中山的GDP增速在大灣區城市中名列第一,達到了28.89%,放在整個廣東省,也只比陽江低一些。
圖源:data居士
對于經濟發展,大家向來喜歡用數據說話,現在數據擺在面前,中山的經濟顯然已經開始復蘇。
但凡事總要多問個為什么?現在中山的經濟數據的復蘇,真的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前兆嗎?
之前有好幾次收到粉絲留言讓我分析一下中山,這說明中山這座樓市熱度未減的城市依然有很多人關注,雖然之前寫過幾次中山,但今天順著GDP這個數據,對數據做一下解構,順便對當下的中山發展做一下分析還是很有必要。
作為一個比較了解中山這座城市的人,我可以很確定地下一個結論:單從當下的經濟來看,現在的經濟復蘇頂多算是“復辟”走老路,和所謂轉型“創新”沒有什么關系。
從數據本身看,中山現有的增長一方面是去年疫情以來的經濟復蘇。
上一年第一季度由于疫情,中山的經濟數據很低,2020年中山整個第一季度的GDP只有597億。經過這一年的恢復,中山在今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達到了61.9%,出口總額同比去年增長了67.9%。
從這兩項數據來看,中山的實體產業在數字上增長是非常明顯的。
但嚴格意義上說,這頂多算是恢復,因為拿今年的數據和疫情前的2019年第一季度的數據相比,中山的GDP增長非常有限:
2019年第一季度中山的GDP達到741億;
2021年第一季度為769億
兩年過去,中山的GDP幾乎平行發展。雖然有疫情影響,但真要拿這當借口,顯得就有些自欺欺人。
就拿東莞來比較,2019年第一季度東莞的GDP為1966億,今年第一季度達到2358億。增長率接近20%!和中山相比,那真是差距巨大。
這說明什么?
說明中山這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只是恢復到了原有的水平,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增長,更談不上經濟結構有實質性的進步!
另一方面,現有的經濟增長結構沒有改變。
仔細去查GDP增長背后的數據,你會發現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在大灣區9個城市中,中山第一季度同比去年投資增長率是大灣區城市中最高的。但消費的增速卻是最低。
這很直觀地說明了一個經濟增長的結構性問題:中山第一季度的增長更多呈現為投資增長而不是消費增長。
在投資領域,對于中山現有的城市產業結構來說,能在短期內快速增長的投資還能有什么?肯定還是房地產投資。
因此,依靠更多的房地產投資來拉動經濟的恢復和增長,就成為了中山當下的現實。
后疫情時代,當很多城市開始意識到原有的路徑不能再走下去的時候,中山卻是新瓶裝舊酒,看起來好像要轉型、要認真起來了哈,實際上還是老樣子。
比數據更可怕的是現象。
勞動節當天,中山馬鞍島又一個新盤招商臻灣府開盤,從現場的圖片中就能看出來現場是有多么火爆!
圖源:中山房叔
更可怕的是帶來這些熱度的人多數是深圳人。
招商這次新盤開盤,和其他在馬鞍島的新盤一樣,都有深圳的看房團的身影。
除此之外,我在銀行系統里工作的親戚和我說,靠近石岐東區以及火炬開發區的幾個新盤,買的人幾乎全都是深圳人。
所以說,房地產投資給中山經濟增長作貢獻真不是信口雌黃,而更直白點說,現在是深圳人在給中山的GDP做貢獻。作為一個中山人,我真不知道我是應該笑還是應該哭。
雖然很扎心,但疫情過后,這就是臨近深中通道的馬鞍島、火炬開發區、南朗這幾個區域的樓市的現狀。
顯然,因為深中通道,深圳人已經全面占領了中山東部組團的新房市場。
那為什么深圳人能夠在中山樓市所向披靡?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山還是以前的經濟發展路徑——靠房地產,壓根就沒想過攔住這些“洪水猛獸”,
本來限購政策就很松,銀行系統對此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購房資格幾乎就是白給,所以才有之前新聞提到的1200元就能拿到購房資格的市場亂象。
不過幸運的是,房住不炒的樓市基調被中山擱置了一會之后總算被強迫撿了回來。
比如現在中山銀行的房貸利率就普遍在提高,部分銀行首套貸款加點之后的利率年初是5%-5.05%,現在漲到5.7%,很快就會恢復到2019年5.8%-5.9%的水平。
但房住不炒是一方面,對于中山這座城市而言,更為根本的問題,還是如何解決現有經濟發展依賴房地產的問題。
畢竟,以外部的投資資本帶動本地經濟,本身就是不可持續的,何況這還是就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擾和影響的房地產投資。
中山現有的經濟結構,會帶來3個大問題。
回顧過去,2015-2017年中山依靠房地產產業拉動經濟的這個階段,和現在中山的經濟發展并無本質區別,都是在吃房地產大周期的發展紅利。
這導致一個第一個問題就是本地的經濟興衰和房地產興旺緊密結合,你可以看到2015-2017年中山在產業轉型失敗的大背景下,經濟雖然有所下滑,但并沒有完全掉隊。一到房地產進入寒冬的2018-2019年,中山的經濟就開始不景氣,2019年更是創歷史地跌到第9位,現在都還沒完全爬起來。
過度依賴房地產,除了不可持續,帶來的更大問題就是對實體產業的擠兌。大量經營實體的人想貸款不給貸款,房貸反倒是輕而易舉,擠占了企業的資金空間;另一方面,利潤和資金都流向房地產行業,社會資本也被房地產行業占有,也就沒有人愿意投資實業了。
最后的問題,其實就是房價的問題,這也是過熱樓市必然會帶來的問題。
從正常的視角看,房價應當和經濟發展程度相匹配。
但對于已經拋棄一大部分實業的中山而言,它的經濟發展程度本身基礎就很薄弱,現在靠著抱大腿房價先行,那房價能不虛高嗎?
像馬鞍島新盤的價格最低都是接近3萬/㎡的價格,火炬開發區已經有新盤價格達到2.8萬/㎡-3萬/㎡之間了。
火炬開發區那發展程度,現在真的值得3萬/㎡的價格嗎?馬鞍島是有潛力,但全面3萬/㎡甚至沖擊4萬/㎡的價格,它配嗎?
因此,不是說中山真的毫無價值,而是現在中山的房價太脫離經濟基本面了。
如果還不改變、對現有的經濟結構做出真正的調整。中山就此淪落恐怕就不是危言聳聽了
-end-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大胡子看深圳。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