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28日,福建省福州市舉行了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展覽會中首次公開全面展示了其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成果——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它既能支付、查詢健康碼,也能刷門禁、無網情景轉賬。數字人民幣與我們的生活漸行漸近。
(數字人民幣可視卡 圖片來源:網絡)
01
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歷程
自從電子支付普及之后,依靠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人們的生活都不用帶實體貨幣出門了。有些人認為,在支付寶、微信里面的錢是電子貨幣,也可以算是數字人民幣。然而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方式主要依靠商業銀行賬戶中的存款貨幣,其地位是法幣的支付通道。這是屬于人民幣的支付方式,跟付現金、貨款轉賬手段是一個概念。數字人民幣是法幣,具有法定地位與紙鈔和硬幣等價,具有法償性和價值特征。
目前央行各個城市鋪開數字人民幣的使用,2020年至今,深圳、蘇州、北京、成都等城市相繼啟動試點,累計舉行了8輪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
試點發行的數字貨幣DC/EP,分別是【Digital Currency(數字貨幣)】和【Electronic Payment(電子支付)】的縮寫,顧名思義就是數字版的人民幣,這種貨幣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
自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團隊以來,數字貨幣就一直是國家的重點研究對象,直到2019年通過測試,央行才宣布數字人民幣開始試點,這也標志著數字人民幣正式步入人們視野。
這時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了,在移動支付和電子貨幣高度發達的當下,數字人民幣出現得是不是有點晚了?或者說,是不是與其他電子支付行為產生的影響有較大重復性?其實不然。
數字人民幣催生的新經濟業態
數字人民幣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對使用者來說,未來使用數字人民幣和現階段使用移動支付沒有明顯差異。雖然沒有明顯差異,但是隨著互聯網、計算及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運行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從而涌現出許多新業態。在新經濟業態下,用數字人民幣進行交易、計價、清算支付等活動是跟經濟數字化相匹配的。
數字人民幣改變消費者使用貨幣習慣
數字人民幣的投放模式是“中央銀行-代理投放的商業機構”的雙層投放模式,即央行先把數字人民幣兌換給銀行或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考慮到網絡覆蓋不足偏遠地區的使用問題,雙層投放模式可以提升大眾對于數字貨幣的便捷性和服務可得性,從而增強大眾使用意愿。而數字人民幣替代的是M0也就是流通中現金,也滿足了大眾對于便攜性和匿名性的需求。
加速數字化資產的形成和落地
數字人民幣在未來的使用勢必會對數字化資產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加速電子游戲中虛擬資產的正規化和交易平臺的產生,以及文娛產品的數字化形成。對資產數字化的同時而在數字化資產的交易過程中,數字人民幣為智能合約預留了可能,它會為私營企業構建商業化場景,在不同的區域集群、商家集群以及組織協會集群中提供新的商業機會,在此基礎上促進了共享經濟的發展和數字化資產之間的交流壯大。
強化國家治理能力
數字人民幣的法償性和可追溯特征可以提升國家的治理能力。它的先進性之一在于能夠提前預警并提前介入制作犯罪行為。因為企業和個體都不得不與政府部門產生資金交流,在納稅、繳納社保、發放工資等金融活動過程中,央行大數據可以對其異常交易發出預警從而挽回損失。同時,面對貧困家庭和急需貸款的小微企業,政府可以精準實施特惠利率的補貼或貸款,防止資金空轉或錢被挪用情況出現。
02
數字人民幣的未來會是怎么樣?
(圖片來源:網絡)
目前,全球共有5000多種數字虛擬貨幣,市值約為1.5萬億美元。但是它們都是脫離國家信用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發行基礎無法保證,炒作投機現象嚴重。此外,大多數數字虛擬貨幣都采用了區塊鏈的技術為保證隱匿性和去中心化。
不同于大多數數字虛擬貨幣,數字人民幣本身并沒有采用區塊鏈技術。因為作為法幣,為了控制發行量避免超發,同時要利用監管,就需要中心化的控制。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對于數字人民幣來說并不合適。
數字人民幣起步雖晚,但由于技術和監管的成熟使它后發而先至。類似現在高度發達的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的發展歷程,數字人民幣的發展也將會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再到增速加速階段最終高度發展階段的一個過程。隨著試點城市和試點范圍的增大,數字人民幣將與現行人民幣伴行并成為新的金融基礎解決方案。
我認為,數字人民幣并不會替代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錢包,數字人民幣存在的意義是在于不改變現有支付服務市場的競爭格局下,幫助國內發展新的經濟業態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 End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滿投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