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聚焦“高水平”和“全面性”,把質量領先和過硬作為目標,努力在小康建設中走在最前列、體現高水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江蘇將從黨的百年征程中砥礪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著力推動“十四五”實現更好發展,譜寫好“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現代化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江蘇作為東部省份,在小康建設中走在最前列、體現高水平是黨中央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愿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四次對江蘇工作作出重要講話指示,擘畫了“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江蘇的美好藍圖,是對江蘇發展的科學指導。江蘇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聚焦“高水平”和“全面性”,把質量領先和過硬作為目標,奮力寫好“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小康篇章。
堅持以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統一思想解放思想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是前進的旗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是這一科學理論在江蘇的具體化。在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的偉大實踐中,江蘇始終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線,堅持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統一思想,在全省上下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先后推動解決“身體進入新時代、思想停在過去時”和對新思想“理解不深入、行動跟不上、落實缺乏創造性”的問題。
江蘇深刻認識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做到“知其然”,把握好思想的科學體系、豐富內涵、重大論斷和精神實質,才能在入腦入心基礎上更加堅定地遵照執行;做到“知其所以然”,把握好思想的邏輯關系,才能更好地解決矛盾、克服困難、打開局面;做到“知其所以必然”,把握好思想中蘊含的規律,才能使工作增強主動性、更富創造性。
江蘇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貫通起來,一體對照學習、不斷加深理解,特別是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具體要求查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堅決把講政治放在首位,更加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著力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正視自身發展的差距和不足,看清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破除與之不相適應的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強富美高”成江蘇發展最鮮明標識
江蘇把握新時代新特征新要求,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緊扣“強富美高”建設總綱領總目標,深化“兩聚一高”新實踐,確立“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展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高質量”工作布局,在全國率先建立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和年度考核指標體系,“強富美高”成為江蘇發展最鮮明的標識,高質量發展成為最激越的主旋律。
經濟增長上,著力把握“穩”與“進”的平衡,始終堅定變中求穩有“進”的信心,保持優化結構有“穩”的定力,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現實挑戰增多的情況下,實現了高基數上的穩中有進、進中提質。
轉型升級上,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著力穩固制造業這個根基,通過制定科技改革措施、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實行省領導掛鉤產業鏈制度、打造30條優勢產業鏈、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等,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
區域協調上,統籌沿海發展與沿江轉型,以美麗江蘇建設為統領,以江河湖海為脈絡,以推進沿海高質量發展為抓手,系統優化提升全省空間格局和生產力布局,推動沿江沿海沿河沿湖融合發展、特色發展。
生態環保上,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開展“263”專項行動,把長江大保護作為壓倒性任務來抓,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省級資金1300多億元、帶動各級財政總投入近萬億元,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擴展到省域全境。
改革開放上,堅持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雙向發力,強化改革系統集成,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挖掘釋放國內市場巨大潛力,在暢通內外循環中實現更好發展。
一切奮斗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一切奮斗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高水平全面小康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生活富裕、品質越來越高、與時代發展同步。江蘇扎扎實實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質量和水平,在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率先實現小康的基礎上,圍繞人民群眾生活最基礎最關鍵的問題,采取系統性措施,增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創造高品質生活。
一是深入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在全國4000元脫貧標準上將江蘇省標準提升到6000元,集體經營性收入18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全部幫扶達標;二是制定出臺決勝高水平全面小康補短板強弱項“1+5”文件,確保小康質量過得硬;三是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工作“八個更”要求,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遵循新發展理念持續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系統化推進脫貧攻堅、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各項民生事業全面發展。
通過努力,到2020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3390元,全省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年新增就業占全國1/10以上,全國文明城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實踐昭示,只要始終堅守人民立場,不斷改善民生,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多做符合老百姓(603883,股吧)根本利益的事,多辦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我們的發展就會更有“溫度”、民生答卷就會更有“厚度”。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
高效能治理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保障。江蘇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著力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保障高品質生活的制度體系和區域社會治理新模式,以抓好黨的建設為引領,以先進文化凝心聚魂,以法治建設保駕護航,以科學的方法提升治理效能,凝聚最廣泛的智慧力量,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機制。
一是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扎實開展黨內集中教育,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推動干部真正把“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融入血脈、見諸行動。
二是以實施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為抓手,著力提高干部履職擔當作為的能力。堅持正確用人導向,鼓勵干部敢擔當、善作為,形成了比學趕超、奮發作為的濃厚氛圍。
三是以強化基層建設為鮮明導向,持續為基層減負增效。加快補齊基層治理的短板,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在抗疫抗洪大戰大考中充分彰顯。
四是以守牢“四條底線”為基本要求,切實做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工作。針對區域發展、城鄉融合、社會治理、安全生產、黨風廉政等8個方面22個領域的關鍵點、薄弱點和風險點,開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項行動,加快完善制度體系和治理鏈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后到江蘇考察,賦予江蘇“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江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創造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業績,當前結合正在進行的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全省上下從黨的百年征程中砥礪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著力推動“十四五”實現更好發展,譜寫好“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現代化篇章。
(江蘇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符仲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