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致比亞迪(002594,股吧)總裁王傳福先生及各位高管的一封公開信》在汽車圈乃至財經圈攪起了一場“騷動”,這起因為“線上”排隊遲遲提不到愛車的訂戶的公開“投訴”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圍觀。可以說,這是繼特斯拉事件后,汽車圈內近段時間有關汽車討論、汽車關注的第二高頻事件。只不過這次或是因為訂單的大爆發,導致這位訂戶遲遲拿不到自己預定的愛車。有分析人士指出,這起因為遲遲提不到自己愛車的公開“投訴”事件,或已發出國產品牌在外資汽車、中外合資汽車的激烈市場競爭中有所突圍。
訂單大爆發?有訂戶排不到車找王傳福“投訴”
近日,《致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先生及各位高管的一封公開信》在汽車圈乃至財經圈引起了一場“騷動”,各大網友紛紛圍觀這封因遲遲提不到自己愛車而“怒”向王傳福以及相關高管公開“投訴”的信件。
據上述公開信,一名自稱來自成都的宋PLUS DM-i訂戶表示,“于2021年1月17日在貴公司E網絡終端繳納了1000元訂金,并于3月26日再交納了4000元轉為正式定單。今天是2021年5月13日,我仍未收到提車通知。”
仔細算算,截至撰寫公開信的當天,該訂戶已經等待了將近四個月的時間。以筆者網購預訂商品的經歷而言,四個月的等待可謂漫長。對于消費者而言,以筆者為例,都希望在第一時間或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貨物。
這位訂戶“漫長的”等待背后,或是比亞迪DM.i車型訂單的“爆棚”。據悉,今年1月11日,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正式發布。同時,比亞迪還發布了三款搭載DM-i超級混動技術的新車——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以及唐DM-i,三款車型均開啟預售,并將在3月份上市。
其中,關于比亞迪宋PLUS DM-i訂單,有媒體報道,據準確消息,截止5月7日,比亞迪4月總計收到授權4S店上報的宋PLUS DM-I車型訂單32963輛,目前已經生產530輛,尚欠產32433輛。考慮到4S店還有不少沒有來得及向比亞迪報送的訂單,以及信息不全無法報送的訂單,預計宋PLUS DM-I總訂單至少在4萬輛左右。
最新的訂單情況顯示,據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透露:目前DM-i車型的總訂單數已經超10萬臺,且訂單數還在源源不斷的增長中,一車難求。
有業內人士感慨,秦PLUS、宋PLUS、和唐搭載DM-i超級混動上市以來,憑借DM-i的“快”“省”“靜”“順”“綠”的核心優勢,市場追捧成頂流車型,銷量火爆,這也是國產品牌多年來最“火”的技術。
踐行技術為王造車理念 切實解決用車、行車消費痛點
需要注意的是,該訂戶在公開信中除了“投訴”其幾個月遲遲未收到愛車外,還在公開信中表示對比亞迪DMI技術的信任與期待。“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由于對DMI技術的期待和信任,我們愿意等待”。
能讓消費者長時間等待,對此“又愛又恨”,比亞迪汽車背后的DM-i技術背后到底在解決了什么樣的用車痛點?
據悉,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搭載超級電混系統,是以電為主的混動技術,具備快、省、靜、順、綠等多重優勢;虧電油耗低至3.8L/百公里,可油可電綜合續航里程突破1200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比同級別燃油車快2-3秒,其售價更是直指同級別燃油車;在提供無限接近純電動車駕駛體驗的同時,更無續航焦慮和充電焦慮。
其實,DM-i技術僅僅是作為比亞迪解決消費者用車、行車消費痛點中的一個技術,對于踐行技術為王理念的比亞迪,在技術專利上更是馬拉松式地與同行賽跑、與自己的過去賽跑。在《新能源汽車專利20強企業榜單》評選中,顯示,比亞迪以掌握9426項專利居榜單首位,比第二、三名專利數總和還要高,是其他19強平均專利數的7倍。
具體到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三個細分類型,比亞迪在科技含量最TOP的前兩項中同樣高居榜首,專利數分別達到4368件、3997件;在外觀設計專利領域也位列前三。尤其在創新最為密集的發明專利數量上,比亞迪超過了第2-7名發明專利數量的總和,達到了其他19強平均數的近14倍。
“4個月等車而不得”投訴背后:國產品牌車突圍信號或亮起
據國際能源署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140%。其中,中國市場銷量約為50萬輛,歐洲45萬輛,美國銷量增長了一倍以上。截至2020年底,全球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保有量約為1100萬輛,大約500萬輛行駛在中國的公路上,美國有大約177萬輛,德國約57萬輛。普華永道預測,到2030年,這三大市場的新電動汽車注冊數將超過1740萬輛,占汽車總銷量的份額從現在的4.6%提高到接近27%。
與此同時,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1年1-3月,在主要外國品牌中,與上年同期相比,韓系銷量呈小幅增長,其他外國品牌保持快速增長,其中法系和美系增速均超過100%。
可見,在國內汽車消費市場上,包括外來品牌在內的諸多汽車品牌的競爭較為激烈。而在激烈的與外來品牌的競爭中,國產品牌也在堅持不懈地參與,并且不斷用結果來申明國產品牌的市場地位。
據中汽協5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3.4萬輛和225.2萬輛,同比增長6.3%和8.6%。另外,據南方日報,中國品牌乘用車4月份銷量為71.9萬輛,市場份額達到42.2%,上升了7.5個百分點;在此基礎上,前4月銷量為282萬輛,同比增長66.9%,市場份額達到41.6%,上升3.4%百分點。另外,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1年1-3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210.8萬輛,同比增長81.5%,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4個百分點。
據南方日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指出,發展汽車消費核心要推動消費的升級,培育高端化消費,實現整個消費數量的增長和消費額的總體增長。從趨勢看,國產品牌的高端化必然快速發展,市場占比也會不斷提升。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從當前國產品牌汽車的市場份額不斷突破的基礎上,再結合有比亞迪訂戶反映四個月提不到自己愛車,這背后或是國產品牌在激烈的國內國外品牌擠于國內消費市場競爭中突圍的信號已亮起。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上午,比亞迪汽車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則《關于DM-i超級混動車型訂單交付的說明 》,表示“我們也在積極安排和部署,以加速DM-i超級混動車型的產能提升。由于訂單很多,車輛交付上相對較慢,目前新增訂單的交付仍需平均3.5個月的等待時間,因此而給DM-i客戶帶來的不變,我們深表歉意。”
同時,該說明還提及,“DM-i超級混動車型始終是面向全國市場供應的,針對近期網傳的‘區域戰役市場’這一舉措,旨在通過部分市場進行營銷嘗試,以便給全國用戶提供更好的銷售和服務體驗。”
比亞迪汽車表示,下階段,在確保交付品質的前提下,將進一步擴大產能,同時,客戶訂單交付查詢系統也在搭建優化中,將實現從和客戶下訂到提車的全流程實時信息跟蹤,為消費者帶來更加透明、更加愉悅的購車體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