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把疫情防控作為維護首都安全頭等大事來抓——
第一時間反應 科學精準防控
日前,在收到安徽省疾控中心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協查信息后,北京市第一時間啟動應對機制,市、區兩級疾控中心立即開展調查核實。經流行病學調查,判定在京有密接者28人,涉及本市11個區,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次密接者”)167人。上述人員均已按要求采取管控措施,相關場所已消毒。截至目前,24名密接者和141名次密接者,以及231件環境樣本經過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其他樣本檢測工作正在進行中。
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市衛生健康系統把疫情防控作為維護首都安全的頭等大事來抓,有效遏制了國內輸入、境外輸入和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以及順義、大興等地多因素散發疫情,為首都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嚴防死守,確保疫情不出現規模性輸入和反彈。一旦出現散發病例必須早報告,快速啟動應急指揮體系,科學精準鎖定風險人員和區域管控,細化落實全流程處置措施。北京市衛健委成立12個工作分組,全天候值守運轉。精準迅速流調溯源,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手段,16小時精準鎖定新發地市場風險點位;利用基因測序手段,準確發現境外輸入超長潛伏期感染者和新冠病毒英國變異毒株,順義、大興疫情均在兩個最長潛伏期內得到有效控制。
慎終如始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中高風險地區來京人員要及時主動向所在社區和單位報告,配合并支持社區采取的管控措施。北京市加強對哨點監測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加強流調、核酸隊伍的培訓和設備儲備。二、三級綜合及傳染病專科醫院全部具備檢測能力,85家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和市區疾控機構均配備快檢設備。截至2020年底,全市檢測機構從疫情初期的75家增至249家,單日樣本檢測能力達74.6萬份。北京市科學規范開展救治,迅速重啟小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一患一策”精準施治,治愈率達99.1%。
加強對境內外疫情形勢的分析和監測。2020年,共撰寫風險評估報告230余篇、境內外疫情風險動態分析300余份,編寫《新冠肺炎境外疫情參考》289期,制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等設置標準,利用新媒體平臺發布5500余條信息。聯合相關部門對重點區域開展專項執法檢查44.2萬戶次。
穩妥有序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北京市分階段做好疫苗免費接種工作。落實疫苗接種規范化服務,合理布局接種場所。截至5月15日,北京市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782.69萬劑次,累計接種1535.30萬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