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多男少?這個盛傳多年的謠言再次被證偽。最新權威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市總人口性別比達122.43,不僅遠高于全國的105.07,也高于自身10年前的118.23。深圳人口早已從20年前“五普”時的女多男少向男多女少演變,并且愈演愈烈。
5月17日,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深圳市常住人口(含深汕特別合作區,下同)1756.01萬人,與2010年“六普”時的1042.40萬人相比,增加713.61萬人,增長68.46%,年均增長5.35%。
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665243人,占55.04%,女性人口為7894818人,占44.96%,男性比女性多170余萬人。2020年深圳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人口比例)由“六普”時的118.23上升到122.43。
分區來看,11個區中,人口性別比在110以上的區有9個,在105-110之間的區有1個,在105以下的區有1個。其中,光明區、坪山區、大鵬新區和龍華區人口性別比皆超過130,分別是141.25、137.44、136.55和130.93,男女比例失調最為嚴重。而羅湖和福田區性別比低于110,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圳目前男多女少的情況和早期女多男少的情況正好相反。那時候,深圳工廠多,特別是輕型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多,適合女工。而隨著產業升級,電子通訊、互聯網、金融、物流等產業增多,這些更適合年輕男性就業,特別是那些無戶籍的就業人口表現得更加突出,很多內地單身男性來深圳打工,形成了目前這種男多女少的局面。
深圳大學經濟學教授鐘堅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目前深圳的性別比與人口和產業結構有關系:一方面深圳的戶籍人口比例過低,大部分常住非戶籍人口的家還在內地,他們中大部分的女性家屬留在了老家,以便照顧小孩和老人;另一方面深圳的制造業比重高,且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男性工作崗位更多。總體來說,主要還是與人口結構相關更大,即深圳戶籍人口比例過低。
值得注意的是,從深圳歷年發布的統計年鑒數據可以看到,深圳常住戶籍人口的性別比近十年來是呈下降趨勢的。具體數據顯示,2010年深圳常住戶籍人口性別比為113.1,2015年為106.3,2019年已降到100以下,為99.7。從常住戶籍人口來說,女性的人數已高于男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