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二波疫情正愈演愈烈。
5月18日,據印度民航總局(DGCA)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印度國內航空旅客比3月減少26.8%;咨詢公司Hotelivate的最新預測顯示,印度2021-2022財年的酒店入住率預計達52.7%,同比僅增長18.9%。
不僅飛機停航,港口也傳來停擺消息:就在近日,距離印度新德里最近的集裝箱港口坎德拉(Kandla)港宣布,考慮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然激增,為阻止病毒感染鏈傳播,坎德拉港所有碼頭經營者已單方面決定自4月24日起周末關閉碼頭經營,直至另行通知。
這是第一個宣布部分時間關閉碼頭運營的港口,考慮到印度疫情形勢,接下來其他印度港口也有可能因疫情而停擺。
在閉關封鎖與防疫舉措的限制下,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首當其沖遭遇致命打擊。
“新鮮農產品(000061,股吧)易受疫情沖擊,最大的問題在于物流和航運。”Nature One Fresh Produce(NOFP)公司的合伙人Karan Bhadra告訴21記者,“由于封鎖等防疫措施,我們的貨物被困在港口,集裝箱被卡在世界各地,運輸出現延誤。”貨運網絡受阻,造成貨物囤積,從而影響上下游企業供應鏈的運轉。
另一家從事會展旅游行業的Worldex 印度展覽和推廣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拉杰什(Rajesh Bhagat)則向21記者透露:“人群聚集和互動是貿易推廣和展覽活動的核心要素,由于封鎖措施、旅行限制和聚會人數減少,公司開展的相關業務活動受阻。”
Karan Bhadra告訴21記者:“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是由于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與不可預測性。由于公司有員工感染新冠病毒,公司不得不提前停止相關業務的運營,我們的供應和服務總成本增加了20%-25%。”
而這或許只是在洶涌而來的第二波疫情浪潮下印度企業們掙扎求存的一個縮影……
鮮果、手機等多個行業受沖擊
“今年,公司的葡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20%左右。” Nature One Fresh Produce(NOFP)公司合伙人Karan Bhadra告訴21記者。
NOFP是一家出口新鮮葡萄的印度企業,總部位于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買。每年12月至來年4月迎來葡萄收獲季,NOFP出口7000多噸鮮食葡萄至英國、中國、俄羅斯等國家。
然而,受疫情影響,該公司2019年12月-2020年4月年葡萄出口量降至大約5000噸,2020年12月-2021年4月降至大約4000噸。
此外,據當地媒體報道,今年葡萄季馬哈拉施特拉邦納西克(Nashik)地區對歐洲國家的葡萄出口同比下降33%。
除了對物流要求較高的新鮮水果行業易受疫情沖擊,對人流有較大需求的行業,諸如航空、酒店、娛樂、餐飲等,受疫情影響尤為明顯。根據印度民航總局(DGCA)5月18日的數據顯示,今年印度國內航空旅客從2月的782.7萬人降至4月的572.5萬人。
近年來日漸興旺的印度電子制造業是受疫情影響的另一個“重災區”。日前,富士康位于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工廠,受100多名員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等因素影響,iphone12產量下降了50%以上。科技研究公司TrendForce將全球2021年智能手機產量的年增長率從9.4%下調至8.5%,預計年產量為13.6億部或更少;預計印度2021年Q2和Q3智能手機產量共減少1200萬部,從而導致全年產量同比減少7.5%。
據悉,印度自2019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三星、蘋果、小米、OPPO和Vivo五大智能手機品牌均在印度建立了組裝工廠,或通過EMS供應商的協助在該國運營。過去幾年,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保持增長,大多數國產設備主要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其中,小米、OPPO、三星和Vivo共占該國手機總銷量的86%左右。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e近期公布的數據,印度智能手機市場2021年Q1出貨量達3710萬部,同比增長11%。不過,該公司表示,受新冠疫情病例激增、產品發布減少等因素影響,預計印度智能手機市場2021年Q2出貨量將有所下降。
有分析指出,如果疫情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印度的進出口業務可能陷入停滯,智能手機部件的運輸也可能受到更嚴重的干擾。
各機構下調印度經濟增長預期
根據印度央行(RBI)5月17日發布的月度公報,2021年4月-5月,實體經濟指標有所放緩;第二波新冠疫情對需求端的沖擊大于供給端,影響主要涉及到市場流動性、就業、庫存等。
近日,印度疫情形勢有所緩和。5月17日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降至30萬以下,此前已連續10余日保持在30萬以上。自2021年4月以來,印度單日新增病例從突破10萬到突破40萬用時不到1個月。據印度衛生部公布數據,截至發稿,該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2522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27.8萬例。
疫情曲線出現一定緩和,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封鎖”措施起到的緩沖。近期,印度多個邦實施或者延長“封鎖”,包括占印度GDP14%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喀拉拉邦、卡納塔克邦、泰米爾納德邦等。
Karan Bhadra認為,封鎖并不是最合適的舉措。不過,當人們在工作等公共場合放松了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基本防疫措施時,封鎖成了政府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而不得不采取的舉措。
有分析指出,封鎖可能有助于打破疫情傳播鏈,但除非在此期間及時為民眾進行疫苗接種,否則只不過是將新冠肺炎病例激增時間延后罷了。
考慮到封鎖可能繼續抑制經濟活動,各機構近日下調了對印度2021財年GDP增長預期。
全球經紀公司巴克萊(Barclays)將其預估從此前的11%下調至10%,并聲稱如果封鎖持續到6月,印度的經濟損失可能達384億美元;如果限制措施持續到8月,印度GDP增長率可能降至8.8%。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將印度2021年GDP增長預測下調至9.8%,稱第二波新冠疫情可能破壞經濟復蘇,并導致信貸狀況惡化。
不過,評級公司Crisil認為,考慮到疫苗接種等因素,印度本財年下半年經濟會出現增長,2021-2022財年印度企業收入預計將增長約15%。
(作者:舒曉婷 編輯:陳慶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