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小昭
[ 2020年,廣東共有4個城市人均GDP超過10萬元,全部位于珠三角核心區。 ]
[ 珠海人均GDP達到了142727元,超過廣州,位居廣東省第二位。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于近日發布,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2020年GDP數字和七普數據,粗略推算出了各地的人均GDP。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人均GDP為87897元,位居全國第七。
區域發展失衡一直是廣東經濟發展的一大頑疾。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廣東21個地市人均GDP,2020年廣東共有4個城市人均GDP超過10萬元大關,其中深圳超過15萬元,珠海超過廣州位居第二;最低的梅州僅為31188元,是深圳的五分之一左右。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此前各地人口數據未發布,各地發布的統計公報中,也沒有人均GDP數據。此外,由于七普數據為2020年11月1日零時的數據,與2020年平均人口數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這里推算出來的人均GDP數據,會與最終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當然誤差相對較小,準確的數據應以統計部門公布的數字為準。
4城人均GDP超10萬元
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共有4個城市人均GDP超過10萬元,分別是深圳、珠海、廣州和佛山,全部位于珠三角核心區。
其中,深圳人均GDP為157575元,繼續位居廣東第一。不過,從全國來看,深圳不再是人均GDP第一的城市,目前包括北京、蘇州、無錫等地人均GDP均超過了深圳。
近十年來,深圳人口的增量達到713.65萬人,增量在各大城市中領跑,十年增幅達到了68.47%,總人口也到了1756萬人。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智庫研究與信息部部長鄭宇劼對第一財經分析,高新產業快速發展、落戶門檻較松等因素,都是深圳人口快速增長的原因。在產業方面,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深圳的產業轉型十分成功,內生增長動力非常強勁。
今年初,深圳通報了2020年全市創新驅動發展情況,2020年1~11月,深圳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5454億元,同比增長3.3%;預計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93%,保持全國領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望突破1.8萬家,是“十二五”末期的3倍,居全國城市第2位。
珠海超廣州
深圳之后,珠江西岸的珠海人均GDP達到了142727元,超過廣州,位居廣東省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十年來珠海人口增幅達到了56.36%,在廣東各地市中僅次于深圳,位居第二。珠海人口增幅快,一方面與其原有基數較小有關;另一方面,珠海這些年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發展也比較不錯。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在產業方面,珠海的旅游度假、會展行業發展不錯;在制造業方面,珠海不僅有格力等大企業,還有包括高欄港的石化項目,另外生物醫藥方面也發展不錯,這些制造業大項目的產值比較大,因此人均GDP會比較高。
鄭宇劼對第一財經分析,珠海雖然人均GDP高,但人口太少,與廣、深以及東莞、佛山這些城市的人口總量差距太大,不太具有可比性。同時,由于人口太少,制約了其在大灣區的地位和作用的發揮,加快擴大人口規模是珠海未來應該著力的方向。
廣州以人均GDP133960元位居第三。盡管廣州近年來面臨重慶等城市的挑戰,不過,廣州十年共增加597.58萬人,在目前主要城市中僅次于深圳,位居第二。
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廣州的土地發展空間很大,承載量很大。廣州的產業更加多樣性,近年來廣州的高新產業、先進制造業發展也很快,同時傳統產業也很多,產業門類十分齊全,這些都能集聚大量人口。
比如,廣州白云區人口十年來從222萬增長到374萬,增加了152.03萬人,在廣州各區中,白云區不僅人口最多,而且增量最大。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白云區的傳統產業比較多,尤其是化妝品市場和汽車銷售市場,其中化妝品產業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這些傳統產業、市場集聚了大量人口。
彭澎說,廣州的專業市場很多,而且專業市場的產業鏈很多,不僅需要有銷售人員,還有采購、物流以及相關的餐飲、住宿等,配套人員特別多。相比制造業,這些市場的顯性產值沒有那么多,也比較難以統計,但從業人員又多,因此人均GDP不算高。這也是珠三角多個城市的一大特點。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廣州全市共有713個專業市場,市場商戶逾80萬,匯集了大量的從業人口。因此廣州不僅常住人口規模大,短期駐留的人口規模也很大。
區域差距大
從21個市的人均GDP數據來看,廣東區域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21城中,僅6個城市人均GDP超過7萬元,且全部來自珠三角核心區;有13個城市人均GDP低于6萬元,包括粵東西北地區12市加上珠三角的肇慶;還有3個城市人均GDP低于4萬元,最低的梅州為31188元,僅為深圳的五分之一左右。
彭澎說,廣東經濟發展的一大特點是珠三角的極化很明顯。與江蘇相比,廣東的粵東西北山地較多,東西兩翼也有一部分平原,但是發展也很一般。“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珠三角的吸附效應太強,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要素都往珠三角集中。”
根據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分區域看,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珠三角核心區人口所占比重上升8.04個百分點,沿海經濟帶東翼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下降3.16個百分點,沿海經濟帶西翼地區人口所占比重下降2.10個百分點,北部生態發展區人口所占比重下降2.78個百分點。
其中,梅州、揭陽、汕尾、河源、潮州和湛江6市人口減少,梅州十年減少了36.69萬人,下降了8.65%,揭陽下降了5.09%,汕尾下降了6.81%。
不過,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盡管省內區域發展差距最大,但廣東坐擁廣深兩座一線城市,近年來中心大城市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十分突出,集聚的人口數量龐大,這也是珠三角高新產業、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600405,股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