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一山地馬拉松賽遭遇極端天氣。
截至23日早上8點,共搜救接回參賽人員151人,其中8人輕傷,在醫院接受救治。21名參賽人員找到時已失去生命體征。該賽事舉辦地景泰黃河石林大景區已緊急閉園。
戶外徒步、極限運動、馬拉動、越野賽,人類一直在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
也許有人會問,這種歷經艱難萬苦、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險的運動,背后的意義是什么?
是單純地為了在網紅景點打卡自拍?還是為了探索人跡罕至的美景?還是為了逃離日復一日的乏味日常生活?如果只是因為這些原因,那么專業的戶外運動員會勸阻你,放棄這個想法。
馬拉松越野賽從嚴格意義來說,并不單純是一場大眾所理解的長跑比賽。從運動強度、耐力、意志力、發力肌肉和裝備,都和登山徒步無疑。
黃河石林氣候條件則更為復雜。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的海拔在1500-2300米左右。有過戶外徒步經驗的驢友都知道,隨著海拔的增加,遭遇極端天氣的風險會大幅提升。
有熟悉當地環境的人表示,拋去此次的極限天氣條件不說,哪怕在日常的黃河石林,早上起來,陽光暴烈,穿著兩層長袖也冷得不得了。紫外線也強,八九點就曬得人睜不開眼睛。而且風大,尤其是山坡上。
在這樣的環境下,主辦方沒有提前預支可能的氣候狀況,提早對參賽選手進行預警或延期比賽,是導致比賽出現傷亡的主要原因。
在極端天氣帶來的危險中,失溫是非常兇險的一種,因為它的到來是最“溫柔”的,難以防范,但它的后果可能是最“致命”的。
參賽者“流落南方”在其公眾號中表示:
黃河石林賽道最難的部分在CP2到CP3,8公里距離,爬升1000米,這一段都無比艱難,選手們需要手腳并用往上爬,由于這個區域摩托車都上不去,該區域得不到任何補給,即便到達山頂,也沒有可補充的食物、飲水,熱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體,更無處可休息,且無法在此處退賽。
但522這一天,問題N倍放大,越往上爬,風越大、雨越大、溫度越低,體感溫度更低。
流落南方,公眾號:流落南方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到底發生了什么
戶外徒步、越野馬拉松、登山冒險,到底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盡可能安全地保護自己?
本期顯微故事也找到了兩位資深戶外徒步冒險家,他們不僅是登山徒步熱愛者,也是相關團隊的專業領隊:
他們或曾獨闖新藏線無人區,或曾騎行穿越大半個中國。在空氣稀薄的高原、終年不化的雪山、人跡罕至的盆地,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尋找旅行的真正意義。
在他們的故事里,或許會告訴大家,一定要做足充分的準備再向未知進發,為自己,為家人,也為更值得的人生。
以下是兩位領隊的講述:
文| 晏子
編輯 | 元一
01
野獸、車禍、手機失聯……
“每一步都可能把我推向死亡,萬幸我挺過來了”
傳騎 西安冰巖戶外領隊
中國登山協會戶外指導員
中國紅十字會急救員
秦嶺50公里超級越野賽賽道裁判
太白山百公里越野測試賽賽道裁判
5年騎行4萬公里
我接觸戶外騎行十年了,曾騎單車穿越秦嶺,攀登雪山,也騎行過川藏線。
有人問我為什么鐘情于戶外,答案很簡單,我喜歡一個人在路上的自由,也喜歡挑戰自己。
2015年,我獨自騎行新藏線。騎行圈里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
“騎行新藏線,堪比蜀道難;庫地達坂險,猶似鬼門關;麻扎達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達坂旋,九十九道彎;界山達坂彎,伸手可摸天”。
新藏線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幾乎所有路段都是高寒缺氧的無人區,目之所及盡是常年不化的雪山,荒漠與戈壁綿延,數百公里不見人煙。
途中還有著名的“死人溝”,不少人因為缺氧,永遠地留在了那片盆地。在新藏線的起點——葉城,我買了一把防身用的刀,就踏上了漫漫長路。
圖 | 我的騎行線路
獨行是孤單的,沒人聊天,沒人幫忙,遇事也沒有人商量。手機只有1G信號,只能打電話、發短信,連不上網,接近與世隔絕。
沒有堅定的信念,很難堅持下去。
我第一天騎行了一百多公里。高原空氣稀薄,對體力挑戰很大,幸好我針對這種情況提前進行了體能訓練,嚴格按照計劃行進,沒遇到太大的困難。
深夜,我到達一個廢棄的勘探隊營地,準備過夜。雖然是六月,但高原地區夜間氣溫在零度以下,睡在帳篷里會凍僵。
我撿來干樹枝和破布,搭成一個簡易小屋,再在屋里支起帳篷躲避寒風,然后抱著刀睡了一晚。
圖 | 我自己搭的帳篷
第二天早上一睜眼,我發現外面下雪了,路上一輛車也沒有,整個沙漠都是白的。
更可怕的是,遠處有一頭疑似為狼的生物,與我遙遙相望。生而為人的優越感在野獸的利爪面前頃刻全無,我緊張得出了一身冷汗,呼吸困難,手腳也麻木了。
我知道這是驚恐造成的高原反應,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吃了幾片肌苷片,與那匹野獸遠遠地對峙。
兩個小時后,有騎友經過,我趕緊加入他們的隊伍。狼見我們人多,便走了。我懸著的心終于放松下來。
對于戶外騎行者來說,野獸還不是最危險的,過路車輛可能更加致命。
我騎至一處峽谷時,一輛大車從我身邊急馳而過,短短幾十秒后,我眼睜睜看著那輛車在我前方翻倒,滾進了一片水塘。
我本能地追過去察看,跑到離車只有十幾米的地方,才發現那竟是一輛油罐車。我當時頭“嗡”的一下,掉頭就跑。
幸好那輛車倒在水里,沒有爆炸,否則只要一個火星,就足以把整段峽谷炸塌,把我活埋在里面。
圖 | 翻倒的油罐車
整趟路騎下來,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我的手機在中途不慎被壓壞,屏幕碎了。
我的導航和全部攻略都在手機里,沒有手機,我相當于在茫茫高原迷失了方向。我無法跟外界聯系,也不知道往哪里走,每一步都可能將我引向死亡。
萬幸的是,我憑記憶騎行一段以后,終于到了一片有人煙的地方,修好了手機。
最讓我感動的記憶,則是意外遇見”昆侖女神“。“昆侖女神“住在219國道旁。
30年前,她丈夫因公犧牲,因為夫妻二人曾有過相守終生的承諾,她謝絕了丈夫單位的安排,在他犧牲的地方獨自守候了30年。
遇見她時,我正忙著搭帳篷,忽然聽見身后有動靜,一回頭看見一團黑黢黢的影子,立在一座磚房門口。
“女神“穿得又臟又破,一頭亂發,房子里又黑,我一瞬間以為是狼或狗,差點拿磚頭拍上去。她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我才看出是個人。“女神”家里一無所有,但仍然燒了一壺熱水招待我。
圖 | 遺憾的是,她不讓我拍照,只留下一個倔強的背影
最近有驢友把她的故事發到抖音上,在抖音火了。如果有一天你經過219國道,有幸遇見她,請給她一些吃的,或帶幾份報紙,讓她看看外面的消息。
新藏線歸來后,我決定做一名職業領隊,帶其他驢友一起徒步。
對自由的向往讓我選擇獨行,對戶外的熱愛則讓我承擔起引領別人的責任。我希望讓更多人體會到騎行的意義,傳遞健康、科學的戶外理念。
02
騎行3個月瘦了30斤
“如果我活著回去,一定先給自己買罐可樂”
風賴 北京天苑戶外領隊
十年戶外徒步、騎行經歷
2011年一人三天走完墨脫
2014年只身騎行大半個中國,途徑20個省市,行程17400余公里
數百次北京周邊戶外徒步帶隊經驗
25歲那年,我騎著一輛二手山地車,穿越了大半個中國。
我是河北人,大學畢業以后找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過了幾年朝九晚五的生活。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卻越來越不甘心,渴望去更遠的地方,看看沒見過的風土人情。
我籌劃了足足一年,上各大戶外論壇、貼吧看驢友的經驗分享,規劃路線,采購必須的物品,還花了半年時間做父母的工作,最終獲得了他們的同意。
一切都準備好以后,我在2014年3月一個晴朗的日子,帶著我的全部積蓄——一張存有1萬多元的銀行卡,踏上了旅途。
我從家鄉河北出發,經過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西、云南,先后徒步云貴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大草原,抵達中國最北部邊境漠河,然后再穿過東北平原,回到出發地河北。
現在自駕游是個時髦的事兒,開著好車,帶著好吃好喝的,想去哪就去哪,路上還可以體驗別具風情的民宿和農家樂。
6年前的我卻是標準的窮游,全程211天,17420公里。基本都是支帳篷露營,最常吃的是饅頭、大餅、榨菜,偶爾用自帶的鍋灶做頓熱飯。
圖 | 我的日常騎行裝備
住旅館的次數屈指可數。一次是在林芝八一鎮,因為連續騎行了幾個月,身體過度疲勞,出現了高原反應,只要稍微一活動,肺就像要炸裂一般,不得不休養了幾天。
另一次是在與蒙古國接壤的邊境城市阿爾山,當時我已經在路上漂了小半年,沒理過發、沒刮過胡子,一周沒洗過澡,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我在伊爾施鎮找到一間旅店,可以洗澡洗衣服,一晚只要30塊錢。洗完澡刮完胡子,鏡子的我仿佛年輕了好幾歲。
圖 | 我出發前體重是143斤,騎行3個月后只剩下115斤
有時候,我也會在好心人家里借宿。
在內蒙古草原上,我遇到一對中年夫妻,主動邀請我住到他們的蒙古包里,并請我吃了一頓正宗的蒙古家常飯。
叔叔還給我倒了一點兒蒙古白酒,65度,一口下去我就暈乎了。蒙古人的友情和他們的酒一樣烈。
也有好心人主動給我錢,但我從來不拿。我有一條原則,可以蹭吃、蹭喝、蹭住,但一旦涉及到錢,性質就變了。借背包客的名義行乞,這種行為我看不起。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經歷,發生在云南雨崩。
雨崩位于云南省迪慶自治州德欽縣境內,是國內一條史詩級的徒步路線。雨崩上村通往藏區八大神山之首的卡瓦格博(梅里雪山),下村通往雨崩神瀑,地勢險峻,風景優美。
在那里,我第一次登上常年不化的大雪山,也第一次和死神擦肩而過。
我開始登山沒多久,就意識到自己走錯路了。但為了拍到美麗的風景,我沒有及時返回,反而繼續往上爬,越爬路越陡,低頭一看,腳下已是萬丈深淵,懸崖幾乎垂直,嚇得我腿直發軟。
圖 | 我所走的懸崖
原路返回已經不可能,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走,把生命交給一塊塊不靠譜的石頭,每次腳下稍微一滑,都可能墜落深淵。
我平生第一次感到死神在向我招手。父母、弟弟的面孔逐個在我腦海里閃過,我心里后悔極了,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到他們。
爬到山頂之后,我一屁股坐在至高點上,渾身發抖,前面還有長長的下山路。就在我幾乎失去勇氣的時候,我看到了雨崩著名的奇觀——日照金山。
初升的朝陽照在雪山頂上,給整個山頭鍍了一層金,遠遠望去耀眼生輝,仿佛浮在空中的布達拉宮。
我站在山頂,呆呆地望著金山,咬著干裂的嘴唇對自己說:
如果我能活著回去,我一定要給自己買一瓶可樂。
或許是上天保佑,和外界失聯七個小時后,我終于平安地下了山。我脫險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了瓶可樂。那是我出發兩個多月以來,第一次花錢買水。
現在我已過而立之年,但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曾在青春的尾巴上瘋狂過一場。
在大時代下,每一個小人物都值得被看見,每一個小人物都不普通。
我們關注每一個垂直行業的參與者、親歷者,
將視角切換到這些參與到時代變遷、企業進化的人群身上,
通過更專業細膩的筆觸,讓更多人看見更多人。
先后榮獲
2021年百度百家號優質成長力作者
2020年度鈦媒體年度十大作者
2020年度騰訊新聞企鵝號優秀內容合作伙伴
2020年度網易新聞網易號最佳簽約作者
2020年度鳳凰新聞大風號年度優秀創作者
2020年度ZAKER影響力排行榜最有價值作者
……
如您有合適的作品,可將稿件直接發給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經采用發布,即刻支付稿費。
往 期 推 薦
━━━━━━━━━━━━━━━━━━━━
合作媒體平臺
騰訊科技 | 36氪 | 虎嗅 | 鈦媒體 | 界面新聞
Pingwest品玩 | 第一財經 | 百家號 | 鳳凰新聞
ZAKER | 企鵝號 | 今日頭條 | 知乎 | 微博頭條
創業邦 | 澎湃 | 新浪創事記 | 前瞻網 | 網易科技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顯微故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