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國民IP阿貍所屬公司夢之城聯合博集天卷在北京頤堤港西西弗書店舉辦新書發布會,并對外宣布了《阿貍奇遇冒險系列》童話繪本上市的消息。自阿貍15周年生日會宣布“新內容”“新美學”“新場景”發展方向之后,這是夢之城在“新內容”領域的第一張答卷,而新美學、新場景的計劃也逐漸浮出水面。
未來幾年,夢之城將會圍繞著阿貍這一熱門動漫形象進行內容發掘,從內容、美學、場景等全方位打造國漫熱門IP,無論是繪本、TV動畫、電影,還是圍繞阿貍進行衍生品開發和主題樂園建設,都會同步進行。
“很多朋友會用自己喜歡的動漫形象作為表情包,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會把周邊的手辦、抱枕等衍生品放在家里,甚至會擁抱他們,和他們講話。細想原因,我們之所以喜歡動漫IP,是我們希望有一個忠實可靠可愛的伙伴陪伴在身邊,這是一種情感需求和寄托。”阿貍的創作者,夢之城創始人徐瀚在活動中表示,正如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的,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人類的美好情感都是相通的,在奮斗的路上的我們都需要被溫暖、被治愈,即使,我們已經是成年人。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全球范圍內,圍繞IP的商業開發已經非常成熟。WikiMili根據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全球第三方權威數據統計平臺等,匯總得出了全球最賺錢的50個IP。誕生于1996年的“精靈寶可夢”穩居第一,以1000億美元的收入高居榜首。
在中國的原創IP中,只有王者榮耀以100億美元的收入上榜,位居第50位。但這個IP也是最年輕的一個,其他49個IP的平均誕生時間在40年左右。
中國的IP開發起步晚,一方面導致了現在的年輕人,對于寶可夢、迪士尼等外國動漫形象的過渡偏愛。不過,在另一方面,隨著阿貍等熱門IP的成熟,中國原創IP也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
動漫、童話等內容,無可避免地涉及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拔覀冎袊俗约旱挠H子觀、家庭觀都是和國外不同的,我們需要自己打造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童話!毙戾硎,從女媧造人到夸父追日,我們其實有很多的民族神話故事,蘊藏著我們的文化基因,是一個巨大的寶藏,甚至我們當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些都是中國作者創作的源泉,而且講故事的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
基于這些的想法,徐瀚開始為兒童創作阿貍的繪本,阿貍TV動畫,還有未來上映的阿貍大電影,并且打造了阿貍的童話樂園,讓大家真實地感受到美好。而這些努力也到了國內外的認可:阿貍獲得了中國動漫的最高獎項——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最佳動漫形象獎,并且是國內首個獲得“亞洲授權業卓越大獎-最佳亞洲授權項目”的形象,同時也入圍了號稱“授權屆奧斯卡”的LIMA國際授權業大獎,與我們熟知的海外IP們角逐,讓全世界看到了這個來自中國的IP。
有了優質的IP,圍繞IP的開發和衍生品的打造,就成為了中國創作者需要思考的事情。通過動漫形象打造動畫電影,再通過衍生品銷售打造文化符合,進而提升文化產業規模的路徑,已經被國外IP驗證可行。“玩具總動員”、賽車總動員”和“冰雪奇緣“的收入占比中,最大的業務是衍生品銷售,分別有177.78億、191.14億和105.88億美元。而在“精靈寶可夢”的1000億美元的商業收入中,有760億美元來源于授權衍生品,其內容從游戲到集換式卡牌,從圖書到光碟、玩具、服飾,加上周邊零售店,甚至出現了精靈寶可夢主題的噴氣飛機。
作為融創文化旗下夢之隊的一員,徐瀚和夢之城也開始更多圍繞阿貍這個文化符號的探索。在IP授權衍生領域,融創文化旗下阿貍為主的IP已累計推出了10000+SKU產品、鋪設了3000家線下渠道、授權合作伙伴超過500家……在消費場景方面,從阿貍的繪本,到阿貍TV動畫,再到未來上映的阿貍大電影和阿貍的童話樂園,從IP到文化符號,再到消費場景的迭代,夢之城已經走到了前面。
融創文化將自己的戰略定位為“IP+內容+新消費新場景”,IP打造將是融創文化的核心出發點,IP是基礎,內容作為放大器,新消費新場景則是商業價值的拓展路徑,融創文化希望以此開拓探索文化領域更穩健的商業模式。
而融創豐富的線下場景是IP打造的強力支撐。截至目前,融創文旅已擁有13座文旅城,5個旅游度假區,9個會議會展中心,43個文旅小鎮,其中涵蓋22個主題樂園、97個商業等。這些場景資源是融創文化賦能IP價值的支持,走入線下也是IP運營的重要方向。
融創文化的這些探索,既是阿貍這些成熟中國原創IP的新機遇,更是未來更多國產IP的全新發展機會。伴隨著中國的發展與強大,中國符號、中國形象等背后代表的中國文化,會被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
“選擇用童話,成為一名中國故事的講述者,是我會一直堅定走下去的路!毙戾诎l布會上表示,未來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本土IP、文化符號誕生,講述更多更精彩的中國故事,阿貍希望成為其中的一員。
隨著中國的發展與強大,年輕人對于文化的自我認同變得越來越強大。國潮回歸就是最明顯的信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