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間,通過省級重大平臺活動落地四川的粵資項目,占全省引進資金總量的17%左右。 ]
當前中國區域發展戰略中的兩極,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在構建一條以高鐵連接的經濟帶,形成貫穿西南東南地區的經濟走廊。
近日,四川省黨政代表團赴廣東省考察學習,兩省簽署《深化粵川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提出“加快共建粵桂黔滇川高鐵經濟帶”。
這條最初連接粵桂黔三省區的經濟帶將延伸到四川。
高鐵經濟帶擴容
傳統經濟帶往往由河流或地理環境連接,建設以高鐵連接的經濟帶是由粵桂黔首次提出的。2014年12月26日,貴廣、南廣高鐵同時開通,粵桂黔三省(區)人民政府省長(主席)在貴陽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正式提出建設粵桂黔高鐵經濟帶。
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雷小華博士向第一財經表示,高鐵經濟帶只是一個概念,實質是以高鐵為由頭推動區域合作。經過幾年的建設,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取得了很多成效,建立起了聯席會議機制和產業平臺,通過市場化運作推進產業轉移,帶動了區域合作。
這條經濟帶從一開始就通過打造載體推進實質合作。2015年,廣東方面提出三方合作設立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2016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推進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建設”。
這一經濟帶由此建立起了“一區三園”合作平臺,即共建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作為經濟帶建設的示范區,試驗區又具體在三省區分別建立廣東園、廣西園和貴州園。
這些省級園區又設立分園,打造產業合作平臺。其中,貴州園以“一園三區”形式分別在貴陽市、黔南州和黔東南州進行建設;廣西園則采取雙園模式,分別在柳州、桂林建設;廣東園則主要建在佛山,并在云浮設有分園。
2018年,云南參與進來,這條經濟帶擴大為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2019年,云南省發改委印發的《云南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若干措施》提出,加快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云南園)建設,爭取以“一區四園”形式共同申報國家級跨區域合作試驗區。
2019年底,成貴高鐵通車,實現了成都和廣州的高鐵直連,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粵港澳大灣區形成高鐵連接。因此,在2020年召開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上,四川正式提出加入泛珠高鐵經濟帶。
雷小華表示,云南和四川的加入,說明共建高鐵經濟帶這一合作機制有活力,大家都看到了合作的潛力,加入之后更加促進區域合作。四川作為西部的經濟大省,加入之后會為這條經濟帶提供新的引擎和動力,增強了發展后勁。
此次四川加入,成貴高鐵、成自宜高鐵沿線的成都、眉山、資陽、樂山、內江、宜賓、瀘州和自貢等8個城市將成為泛珠高鐵經濟帶成員城市,其成員將從21個市(州)增加到29個,促進產業升級轉移、旅游文化交流和生態保護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
泛珠合作下一步怎么走
泛珠區域是中國高鐵布局最早、發展最快的地區,打造高鐵經濟帶建設是近些年泛珠區域合作的重頭戲,成為泛珠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和省(區)部際協商會議上的重要議題。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加快粵桂黔滇川高鐵經濟帶建設”。
“泛珠三角經濟區”的設想始于2003年,包括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2004年,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香港舉行,并形成了“9+2”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機制。
泛珠“9+2”合作機制至今已經17年了,當時設定了包括旅游、交通、區域流域治理等一些議題。但是,中途這一合作機制的影響力有所下降,尤其是與長三角區域合作相比,顯得有些遜色。
雷小華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當時廣東的輻射帶動力還沒有那么強,而且區域范圍也很廣;另一方面泛珠區域其他省份經濟水平也還不高,泛珠區域不像長三角地區那樣,省際發展差距比較大。
不過,珠三角的龍頭引領作用依然很大,依然是各省份招商引資的主要來源地,尤其是粵港灣大灣區成為國家戰略之后,各地都爭相對接融入。
據《四川日報》,廣東是四川最主要的投資來源地之一,“十三五”期間,通過省級重大平臺活動落地四川的粵資項目,已到位8396億元,占全省引進資金總量的17%左右。
為了對接粵港澳,前述云南省發改委文件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園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探索共建園區、“飛地經濟”等新型開發模式,將其打造成為承接溢出效應、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平臺。
實際上,高鐵經濟帶建設也是全方位的,以高鐵為主線,同時也推動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形成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絡;以產業互補協作、生態聯防聯建、旅游連線擴片發展等為重點,把項目作為合作交流載體,推動區域協調聯動發展。
對于西部省份來說,與廣東構建經濟帶是希望分享廣東的發展紅利,吸引廣東的產業、資本等要素的外溢。而對于廣東來說,有利條件也十分明顯,尤其是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能給拓展廣東的經濟發展腹地。
雷小華表示,對于廣東來說,加快粵桂黔滇川高鐵經濟帶建設,可以促進產業轉移,實現騰籠換鳥。另外廣東與這些地區資源稟賦優勢互補,可以充分利用內陸腹地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市場資源等。
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粵桂黔滇川高鐵經濟帶等建設,積極支持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有序轉移,促進產業組團式承接和集群式發展。
同時,規劃綱要還提出,充分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強與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對接,深化省際交流合作,加強廣貨優質品牌建設,積極拓展國內銷售渠道,在國內統一大市場中拓展廣東經濟縱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