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海早已是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高地,但在第二屆“五五購物節·品質生活直播周”活動中,所展示的上海多元、豐富的咖啡消費和咖啡文化依然讓人眼前一亮。咖啡逐漸成為上海日常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也見證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創新。
在5月28日開始的2021上海靜安世界咖啡文化節上,位于興業太古匯的主會場聚集了32家知名咖啡品牌,其中既有星巴克、麥咖啡等國際品牌,也有網紅品牌有容乃大、MANNER COFFEE,以及近年來新涌現的咖啡新消費品牌永璞等,正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場面。
除此之外,在本屆“五五購物節·品質生活直播周”活動中,還有多場直播帶領市民走進上海特色的咖啡館探店,穿梭在傳統的街道和新式建筑中,體驗濃郁的咖啡文化的同時,感受上海這座城市在時間的變遷中蘊藏的特有人文氣息。
1886年,隨著咖啡逐步傳入中國,上海也出現了第一家咖啡館“虹口咖啡館”;到上世紀20年代,咖啡文化在上海逐步興起,并形成了法式、俄式專業咖啡館風潮;再到如今,咖啡已成為上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與有數青年觀察聯合發布的《2021青年咖啡生活消費趨勢洞察》,中國的咖啡市場高速發展有望突破千億,而上海憑借遙遙領先的咖啡消費規模、人均消費規模和人均消費頻次成為中國的“咖啡之都”。
在“咖啡之都”的背后,上海的咖啡文化已經延伸至不同的業態、場景之中,在商場中、書店里、博物館中,咖啡已成為復合業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書店為例,上海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上海主要實體書店咖啡經營項目調研報告》顯示,過去兩年多來,上海新開書店中有咖啡經營的書店占84%,咖啡經營正在成為新開書店的標配。
記者采訪發現,兩者的組合并不是簡單的書店提供咖啡經營的場所,而更多是“咖啡+”的有機結合,像在背靠上海市作協的作家書店,諸多咖啡飲品的創意就源自知名的文學作品之中。
而這樣的“咖啡+”,在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習慣的同時,也見證了上海市民品質生活的升級。
在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陳新光看來,咖啡文化已融入上海城市的肌理并與城市發展融為一體,不僅成為海派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市民生活方式的縮影,也成為精神文化的符號。
在產業端,上海的咖啡消費也引領著國內咖啡消費升級和發展的新趨勢。
特別是在近20年來,上海的咖啡文化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提升也迎來了迭代升級,經歷了以雀巢為代表的速溶咖啡時代;星巴克為代表的連鎖咖啡時代;如今率先進入以精品咖啡館為代表的多元化咖啡時代。
此前第一財經發布的《上海咖啡消費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共有6913家咖啡館,每萬人咖啡館擁有量為2.85家,這一人均指標已經達到倫敦、紐約、東京等全球城市的平均水平。
在眾多咖啡館中,除了大牌連鎖門店,58.9%的咖啡館為精品咖啡或獨立咖啡館,其中“咖啡+”復合型咖啡門店和小而美的獨立咖啡小店等精品咖啡館又占到11%,并在這一輪多元化咖啡時代中,開始尋找建立自己的特色和咖啡品牌。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新一代消費者的迭代,在提神醒腦的需求之外,國內咖啡消費也在向多元化、個性化、體驗化方向不斷發展,上海的咖啡產業發展無疑走在了前列,既體現出上海城市文化的開放、包容與創新,也為國內咖啡行業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啟示和借鑒。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