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作為醫療機器人中的重要品類,有極高的技術壁壘,同時也是微創手術和精準手術的重要工具。其研發周期長、投入大、競爭對手少等特點為企業探索合適的商業模式提供了創新空間。
然而,這類探索并不容易。一面是手術機器人研發團隊的合作推進,一面是手術機器人院內醫護團隊的搭建。最終,如何形成手術機器人的設備、耗材和服務的商業閉環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大關鍵。
“初始基因”決定變現思路
手術機器人領域的頭部企業都在開發新項目。有企業會在一個領域培育出不同的價格梯度產品,有的會跨越原有應用場景,進軍新的?茟妙I域。
熟悉手術機器人行業的從業者董志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手術機器人企業未來希望打造成智能手術平臺,包含手術規劃、智能學習,并能夠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手術方案,例如,應用3D技術,將個性化的假體與人體進行結合!艾F階段機器人產品會順應傳統手術的模式,數據積累后機器人會越來越聰明,未來,在這樣的開放平臺上將能夠兼容更多應用!倍拘卵a充道。
實際上,這是手術機器人初始基因決定的。史賽克、捷邁、微創等都是高值耗材制造廠商,研發推出醫療機器人可以與自身的耗材產品形成閉環,而像天智航(688277.SH)、柏惠維康等初創企業,在手術機器人的設計思路上會更為開放,從而衍生出更多新需求。
有業內人士稱,手術機器人企業會通過銷售機器人、售賣機器人專用耗材以及醫院購買服務的創新模式來實現變現,還會約定好術后的分成方法。
而天津大學的做法是將機器人與假體一同進行研發。富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朱紅文曾經介紹道,要打造以醫療手術機器人和仿生高值耗材為核心的產業鏈。
他認為,骨科手術機器人和耗材的配合使用,將提高手術的精準性和患者的滿意度,擴大手術適應證,使以前沒有機會進行治療的群眾得到治療。高值耗材和機器人形成完美的商業閉環,競爭對手難以復制。
為在手術機器人第一梯隊保有一席之地,企業開始重視打造自己的孵化器,不僅能不斷與最前沿的技術進行對接,也可以賦能自身產品。從而以最快的方式走向規;a業化。產業集群的思路也能最大范圍地形成合力。
看好下沉市場,目標“進醫!
“手術機器人技術的使用,是為了幫助更多人解決更為棘手的問題,而不是只有少數人能夠使用!卑鼗菥S康創始人兼CEO劉達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從推出神外手術機器人到研發出口腔手術機器人,劉達認為,這是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由于口腔治療市場相對廣闊,商業模式上也可以更加靈活。在談及如何實現這種跨越時,劉達提到,早年是從學術角度進入神外手術機器人領域,逐漸將體系架構搭建完善。當時思路就較為清楚,也摸索出了堅固的根基。所以平臺技術通用性強,可以不斷復制產品的設計邏輯。
道彤投資創始管理合伙人孫琦曾公開表示,一個好的機器人公司,還需要不斷建立圍繞其設備的產業生態。銷售變現收入的體量和數量是非常重要的試金石。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為應對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有手術機器人企業會設計出從500萬~1500萬元的多價格梯度的產品序列。也有企業為了讓更多醫療機構用上產品,會選擇租賃方式。
如果能進醫保,那么醫生和患者之間也能更加信任,幫患者節省更多治療費用,帶來更多獲益。除了進醫保,孫琦認為,最重要的是耗材,而耗材的增長,大概率建立在機器人設備的大規模保有基礎之上。先有設備的普及,再有耗材的普及。隨著機器人手術的普及,中高難度的手術在基層醫院得以更多的開展,手術機器人的設備、耗材和服務自成商業的閉環。其中,耗材將占到整個手術機器人市場50%以上的市場份額。
據第一財經記者多方了解,手術機器人企業年產量能夠實現300臺~500臺。而搭配自有高值耗材的手術機器人企業在業內看來有利有弊,但沒有一家手術機器人企業能夠確保未來不會布局高值耗材領域。
(文內董志新為化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