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
兩部法律不僅內容較修訂前更為充實,還在未成年人保護理念上更為深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條規定:“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倍薷闹暗谋硎鰹椤拔闯赡耆讼碛猩鏅、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宗珍認為,修訂后的法條增加了“國家保障”四個字,更加突出了保障未成年人權利的國家責任。
這將給未成年人保護帶來前所未有的力度。5月3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發布會披露了“督促監護令”、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等新做法,這無疑建立在更強大的國家干預基礎上。
“國家保障”也將對涉未成年人業態帶來連鎖反應,尤其是未成年人保護狀況堪憂的網絡游戲、視頻直播、在線教育等領域,嚴監管風暴已至。
加強國家責任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部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權益綜合性、基礎性法律。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政府保護”“網絡保護”兩個專章,首次在法律中明確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首次要求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
5月28日,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以視頻形式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據報道,會議審議了領導小組工作規則、職責分工、2021年工作要點等多個文件。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委員會),辦公室均設在民政廳(局),實現省級層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全覆蓋。其中,山西、四川由省長擔任主要負責人。
除了在保護機制上加強國家責任,在一些具體舉措上同樣體現了該理念。
在5月31日上午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發布會上,最高檢第九檢察廳廳長史衛忠介紹,最高檢決定自6月1日起在涉未成年人案件辦理中全面推行“督促監護令”。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7條第2款規定,國家采取措施指導、支持、幫助和監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雖然‘督促監護令’在福建、重慶等地已有探索,但在很多方面仍是一個沉睡條款!睎|部地區某檢察院檢察員說。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檢察院在一起犯罪嫌疑人為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中,就兩名未成年人林某、王某的父母監護不當問題發出了“督促監護令”。
案發時,林某、王某二人均未滿16周歲,為職校在校生。檢察院通過社會調查發現林某系父母監護,但親子溝通不暢,家長怠于管教;王某父母離異,由母親監護,但母親長期在外經商,親子交流障礙。
倉山區檢察院將“督促監護令”的內容細化至每周安排家務勞動、共同參加體育運動、逐步限制上網時間等日常生活中,確!岸酱俦O護令”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倉山區檢察院還聯合關工委、團委、婦聯、公安等職能部門成立監護考察組,為監護人開展心理輔導和家庭教育指導等。
劉宗珍認為,對于校園欺凌等監護人難以發現,或即便發現了也無能為力的未成年人受侵害情形下,“國家必須出場”。而在監護人缺失下,國家自然必須出場。
在5月31日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副司長李婉麗介紹,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共有27.4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被納入保障范圍,平均保障標準為1206.6元/人·月。
比如,截至2020年底共幫助6336名服刑和戒毒人員子女落實相關保障政策,同時建立了長效機制。
一些地方還在擴大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范圍,陜西省就納入了被撤銷監護資格和被遣送(驅逐)出境兩種情形。
防止網絡沉迷
國家強力介入未成年人保護,還鮮明體現在《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的“網絡保護”專章里,“國家出場”鮮明體現在加強行業監管方面。
“網絡保護”專設了17條內容,包括信息內容風險、個人信息泄露風險、網絡游戲沉迷風險、網絡欺凌風險保護等。
山東大學法學院(威海)教授汪全勝認為,從總體安全觀來看,有些風險并未考慮周全。比如,對網絡游戲沉迷風險的規制,主要的防范責任被設置于網絡游戲運營商,但社會組織和家庭、學校應當擔負的治理功能并不明確。
從監管體系來看,法律僅提供原則性規定,更具體的舉措需要由法規、政策提出。最近一段時間,不管是監管政策,還是市場主體自治舉措頻出,尤其是在與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及負擔直接相關的網絡游戲、視頻直播、在線教育領域。
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工作的通知》提出,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時段時長。規定每日22時到次日8時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法定節假日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5小時。
教育部近日制定的《2021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指出,將實施網絡游戲總量調控,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5月26日,抖音宣布升級未成年保護措施,并發布史上最嚴的青少年模式。今年6月起,14歲以下實名用戶,將在告知后直接開啟青少年模式,且進入后無法退出。在該模式下,用戶將只能看到由平臺精選、泛知識內容,且無法觀看直播以及充值、打賞。
學前在線教育行業震蕩
《未成年人保護法》落地施行掀起的行業震蕩,出人意料地出現在在線教育行業。近日,在線教育公司高途宣布關閉旗下學前啟蒙產品“小早啟蒙”。市場還傳出旗下另一個品牌高途課堂將裁員20%或30%。
高途創始人陳向東5月底在公司內部會議中指出,“在當下的環境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關于3-6歲的產品,國家正在出臺各種各樣的制度進行規范!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其中法律位階最高的一項規范,其第33條規定: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未成年人進行小學課程教育。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主任郭林茂5月26日表示,學生學習負擔重,被家長逼迫參加各種校外學習培訓,看似是教育問題,實際上是未成年人保護問題。
陳向東對此解釋稱,從6月1日開始,任何機構不管是公辦的幼兒園還是私立的幼兒園,還是校外培訓機構,如果對3-6歲的孩子進行小學課程教育,就是違法的,將受到國家嚴厲查處。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涉及校外培訓機構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最直接的法律,此外,《教育法》也提出了原則性的規定!敝袊ù髮W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李紅勃告訴記者,“在法規規章層面,還有近日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及尚在征求意見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兩部草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作業幫旗下鴨鴨啟蒙等一些同類產品,卻在“六一”期間逆勢促銷。
“由于‘雙減’政策尚未出臺,有的公司可能希望趁此窗口期做大用戶規模,一旦學科類培訓被禁止,也可以將用戶轉化到美術、音樂等素質類課程,或采取辦法將學科培訓素質化。”一名在線教育從業者告訴記者。
(作者:王峰 編輯:包芳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