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蘇斯曼 (蓋茨基金會首席執行官)
我們目前仍身處新冠肺炎這個百年一遇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之中。就在一年以前,人類還沒有任何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或藥物。而如今,全球已有幾種疫苗正在推廣,這是有史以來從病毒識別到疫苗接種速度最快的一次。能實現這樣的奇跡,離不開全球科學家展開的史無前例的科學合作。他們共享基因數據、攜手開展臨床試驗,給世界帶來了終結疫情的工具與希望。
去年成立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旨在加快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并確保疫苗的公平可及。這一創新的全球合作伙伴關系管理著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復雜的疫苗接種計劃。在過去的四個月里,COVAX已經向12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提供了疫苗。
世界仍需要更多的疫苗。因此,當看到近期中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緊急使用批準時,我倍感振奮。其實,早在新冠肺炎疫苗之前,中國研發并生產的高質量、可負擔的衛生產品就已經為應對全球健康挑戰作出了貢獻。這些產品包括診斷工具、疫苗、蚊帳和藥品等。
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蓋茨基金會與中國眾多創新工作者和機構都建立了長期伙伴關系。同樣的伙伴關系在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和生產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們相信,憑借這種全球合作伙伴關系,中國將成為更加重要的全球公共衛生產品的提供者。
我們已經看到中國在抗擊瘧疾方面發揮的全球性影響。自屠呦呦帶領團隊在五十年前發現青蒿素這一抗瘧關鍵藥物以來,中國境內的瘧疾病例已從每年3000萬例降為“零”。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彰顯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豐富經驗。
在抗瘧產品領域,中國是全球抗瘧藥物的主要供應國之一。通過開展國際合作,我們相信中國的創新能力和影響力將會繼續提升。基金會正在資助中國伙伴的若干創新研究,其中包括生物合成青蒿素。該技術一旦取得成功,將有望保障這一關鍵成分的持續供應,幫助降低抗瘧藥物的成本。消除瘧疾需要對抗傳播瘧疾的蚊子,因此我們還在協助中國向全球市場供應更多高質量、可負擔的蚊帳,并依托中國強大的研發能力,探索從天然化合物中提取新型殺蟲劑的可能。
在抗瘧模式方面,我們正在將中國業經驗證的“1-3-7”瘧疾監測和響應模式因地制宜地推廣到非洲國家。2015年,我們與坦桑尼亞的伙伴一起,在當地成功推出了這一模式的試點項目。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項目已初見成效。令人欣慰的是,世界衛生組織目前正在牽頭將這一模式應用到更多瘧疾高負擔國家。
在抗瘧監測方面,我們還支持中國疾控中心協助非洲疾控中心建立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室網絡和疾病監測系統。此舉不僅有助于防治瘧疾,也有助于未來非洲大陸預防其他疾病的暴發。實際上,許多抗瘧干預措施對于預防下一次全球性疫情也將發揮關鍵作用。
通過上述這些項目和其他領域的諸多合作,基金會致力于攜手中國為有需要的人帶來更多拯救生命的創新。實際上,將藥品、疫苗或模式作為公共產品向全球提供、切實抵達需要保護的人群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在研究開發、臨床試驗、監管審批、生產供應、分配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緊密、高效的國際合作。
一個強有力的、獲得國際認可的醫藥產品監管體系對于以上種種創新的實現與落地至關重要。令人振奮的是,中國政府在加強藥品監管能力方面有著堅定的承諾。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我們很榮幸地與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和國際化方面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與此同時,我們還和其他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私營企業和全球衛生伙伴進行合作,共同推動健康創新。
我們相信,擴大中國創新影響力的最佳途徑是建立廣泛而多樣的合作伙伴關系。這樣的關系能有效應對創新價值鏈中每個環節的挑戰,無論是早期研發、開拓市場,還是擴大生產規模、獲得監管批準,或是將創新成果引入那些有迫切需求的公共衛生項目中。
全球合作伙伴關系可以幫助加快這一進程中的每個環節,而我們致力于為此提供支持,因為中國強大的創新實力和人才儲備能夠、也必將改善世界人民的福祉。無論是新冠肺炎、瘧疾,還是我們面臨的其他任何全球性挑戰,攜手合作始終是我們前行的最佳方式。
(作者:馬克·蘇斯曼 編輯:陸躍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