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為加快音樂城市建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擴內需促消費,北京市搭建北京國際音樂產業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品牌活動平臺,旨在樹立行業發展風向標、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加快科技賦能轉化應用。為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市出臺推動音樂產業繁榮發展專項政策、發布中長期規劃,將打造音樂城市作為重要目標之一,并將激勵優秀原創音樂作品、加快音樂科技融合創新等作為重點工作,鼓勵互聯網平臺開發、聚集、推廣原創資源,積極引導、激活創新活力。在政策引導、平臺孵化及多方支持關注的共同推動下,AI+音樂結合古都北京中軸線文化的創作推廣計劃《AI樂中軸》在大會期間隆重推出,作為大會音樂+融合計劃,音樂+科技發展,音樂+文旅消費的重要項目落地。
北京城獨有的壯美秩序因一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長達7.8千米的中軸線貫穿南北,歷經數百年積淀的宏偉建筑、精湛技藝和深邃思想隨中軸線延伸,徐徐鋪展開來。“十三五”期間,北京啟動了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進入“十四五”,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的腳步在加快。今年4月,《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提請二審,進一步明確了中軸線文化遺產的三大類保護對象和分類保護措施,而大會成為宣傳中軸線文化的重要抓手。
為打造北京音樂城市,推動中軸線文化的宣傳,AI+音樂結合古都北京中軸線文化的創作推廣計劃《AI樂中軸》系列之《耀染先農》芒種時節驚喜上線,這也是大會開幕以來,產業和AI結合,以音樂帶動文旅消費發展的第一首AI單曲。
歌曲中的主角先農壇——被稱為舊京五壇之一的明代建筑,矗立于中軸線的最南端,與天壇遙相呼應。它飽經滄桑卻青山不改,其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令人動容。
AI科技與人文歷史精神融合,使得600年的文化,在《耀染先農》一首歌里活化了起來。先農壇不只是一個建筑,更帶你穿越回當年禮樂聲聲,隆重神圣的祭祀盛典。
(圖為雍正先農壇祭祀)
《耀染先農》在整體風格上做出突破性嘗試和轉變,以畫面感、互動感、故事感更強烈,在網絡上引發強烈反響。更讓大家驚喜的是,先農壇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筑,變成了“飛入尋常百姓家”,膾炙人口的歌謠。文脈中軸IP下古建筑形象更生動,世界觀更完善宏大。
《耀染先農》創作風格悠揚不失輕快,溫和不乏明朗大氣,與我們印象中恢弘磅礴的曲風迥然不同。這也讓我們驚喜地看到了先農壇的另一面:溫和沉靜,一如我國千百年的農耕文化,土地踏實夯實,厚德載物。
作為大會《AI樂中軸》AI音樂+北京中軸線文化創作推廣計劃的一部分,《耀染先農》單曲,利用視聽、審美為大家呈現一次同頻共振的心靈奇旅。從歌曲的氛圍感中烘托渲染中國傳統文化,將科技手段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為后續的文脈中軸IP的不斷完善豐富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契機,文脈中軸IP世界正在不斷壯大。
(圖為北京城市中軸線)
隨著音樂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與2021北京國際音樂產業大會的同步推進,《AI樂中軸》AI音樂+北京中軸線文化創作推廣計劃還將在后續的夏至、立秋、中秋、大雪四個節氣上線對應4支原創AI系列單曲《天壇詠樂》、《涼生太廟》、《月滿景山》、《雪寒鐘鼓》,用更多元的曲風演繹中軸線沿線的古建筑文化,以數字化推動文化傳承,助力珍貴文化遺產在創新中獲得新的生命力和內涵。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副館長張敏對《AI樂中軸》呈現的數字文旅理念這樣評價:“將音樂更好地用于文物發掘、保護、修復和展示等方方面面,將為博物館賦能,讓‘博物館熱’走得更遠。”
為發揮大會連接音樂及其相關產業的平臺作用,加快音樂+融合計劃落地,推動音樂+科技創新發展,激發生產、創意、人才、技術、資本、版權等產業要素創造活力,本次大會增設了產業孵化板塊,通過搭建產業支撐平臺和提供資源撮合,推動音樂+科技的創新。
除《AI樂中軸》AI音樂+北京中軸線文化創作推廣計劃外,大會期間還將發布更多的創作計劃、簽約計劃以及產業平臺,并設立音樂產業重點項目庫、音樂產業評審專家庫、優秀原創音樂作品庫等產業支撐平臺,持續積累、動態更新,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持,推動首都文化中心建設目標的早日實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