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長春訊(記者李洪濤) 6月4日早晨,吉林省大安市市場監管局信息分局局長代海峰剛上班,就來到了位于5樓的智慧監管平臺指揮中心。他認真觀察著大屏幕,隨著鼠標的點擊和移動,全市所有餐飲飯店、學校、機關單位、養老院食堂的后廚房實現場景,一個個切換著呈現出來。高清的畫面,讓廚房內的一切盡收眼底。原來,從去年1月開始,該局開發建設“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了市場監管的數字化、網絡化、以及智能化。
通過智慧監管平臺,全市餐飲單位廚房的實時情況一目了然。李洪濤/攝
吉林省大安市市場監管局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曹長山表示,智慧監管平臺是一個“互聯網+監管”的新模式,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等技術,建立食品藥品安全“源頭可溯、環節可控、去向可查、人員可管、風險可控”的現代化監管體系。實現了信息共享、決策統一、部門聯動的安全保障機制。并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為指揮調度、調查取證等多種后臺應用提供及時、可靠的監控圖像信息、業務數據,提升監管的主動性、覆蓋面和工作效率。
目前,該智慧監管平臺已對接監管業戶400戶,其中餐飲企業200戶、藥店100戶、食品生產流通企業50戶、特種設備50戶。200戶餐飲企業主要是學校食堂、幼兒園食堂、敬老院食堂、機關企事業及賓館食堂、大型包席和餐飲A級店。平臺實現了3大功能:預警、抓拍、設立公眾號實現公眾監督。實現了指揮11個綜合分局,4個業務科室以及相關領導實時監管。 餐飲單位加裝AI攝像頭,能夠智能抓拍,運用智能化手段對工作人員未戴口罩、帽子以及老鼠、貓狗之類的活物進行抓拍。同時對購貨臺賬、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等相關資質證件及時錄入,對未及時錄入以及資質過期的情況會第一時間預警。
負責智慧監管平臺日常監管的工作人員趙宇表示,她通過對大屏幕上的實時畫面巡查,發現監管戶的廚房出現異常或違規情況,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其所在的轄區分局。同時對畫面進行截屏并固定證據。分局工作人員接到情況反饋后,立即趕到現場進行處理。為了加強聯絡,該局建立了“智能監管聯絡員群。城郊分局局長孫小東告訴記者,智慧監管平臺上線運營后,給食品安全監管安上了”千里眼”,網格員每天通過接入電腦的實時畫面,就能實現有效的監管。
在眾合餐廳干凈整潔的廚房內,安裝了兩個多角度AI攝像頭,緊張忙碌的工作人員著裝整齊,操作規范。大安市餐飲協會會長周大禹表示,智慧監管平臺的應用,加強了餐飲企業的行業自律,這對于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消費者放心消費,都是一件大好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