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走弱致外儲規模兩連升
2021年5月外匯儲備數據點評
全文共1286字,閱讀大約需要2分鐘
文 財信研究院 宏觀團隊
陳然
核心觀點?
5月份外儲規模環比增加236億美元,美元指數下行產生匯兌收益是外儲變動主因:一是美債收益率降低,外儲持有的美債價格上漲,約使我國外匯儲備增加14億美元,加上應計利息收入約29億美元,共使外儲增加43億美元;二是美元指數下行,我國外儲中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上漲,匯率折算造成的匯兌收益256億美元左右;三是包括銀行結售匯、國內經濟主體用匯需求和境外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等在內的交易因素,預計使外匯儲備減少60億美元左右。
正文
事件:2021年5月末,中國外匯儲備32218億美元,較4月末增加2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201億美元(見圖1)。以SDR計,5月末我國外匯儲備為22301億SDR,較上月增加30億SDR。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料,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主要包括:“(1)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2)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3)由于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它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4)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于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除了上述因素外,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加大,境外機構持有越來越多的人民幣金融資產,境外機構人民幣資產配置的變動,也將影響國內外匯儲備的波動。
綜上,我們將外匯儲備變動額分解為兩大類因素,一是由于經濟主體的交易行為導致外匯儲備的變動,具體包括銀行結售匯、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的操作、國內經濟主體用匯需求和境外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二是受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變動影響導致的外匯儲備變動。
一、非交易因素:預計使外儲增加300億美元左右
一是美債收益率下降,估值上升,致外儲增加43億美元左右。2021年3月份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11004億美元,約占外儲規模的三分之一,美國國債價格變動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具有重要影響。引起美國國債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是利率,2021年5月末美國1年期以上國債收益率環比約降低0.04%,美國國債價格上漲,預計使我國外匯儲備增加14億美元(見圖2)。此外,還應加上5月份美國國債的應計利息收入,預計在29億美元左右。兩項相加,共導致外儲增加約43億美元。
二是美元指數回落,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上漲,匯率折算造成的匯兌收益256億美元左右。4月末、5月末美元指數分別為91.30和89.85,5月美元指數環比降低1.6%(見圖3)。通過估算,5月份美元貶值導致非美元資產兌換為美元時產生匯兌收益256億美元左右。
二、交易因素:預計使外儲減少60億美元左右
一是境外機構加速配置人民幣資產,提高外儲規模280億美元左右。在人民幣金融資產中,境外機構對銀行間債券和股票的配置較為積極,如4月份境外機構托管債券面額環比增加161億美元(見圖4),5月份北向資金持有股票規模環比增加124億美元(見圖5)。預計境外機構資產配置效應使5月外儲增加280億美元左右。
二是人民幣持續升值,預計結售匯順差在50億美元左右。從短期看,影響我國企業和居民銀行結售匯行為的原因,主要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變化。通過比較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與企業居民的銀行結售匯差額的歷史數據,發現人民幣升值趨勢越明顯,銀行結售匯順差越大。5月末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由4月末的6.4716降至6.3607,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趨勢延續(見圖6),因此預計5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較上月有所擴大,在50億美元左右。但近期央行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國內美元流動性收緊,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預期趨于減弱,結售匯順差有望收窄。
三是外匯市場供求平衡,央行干預動因不強。從跨境資金流動看,5月份外匯市場的高頻監測指標顯示,國內外匯市場對美元的需求小于供給(見圖7),外匯市場供求平衡,央行干預動因不強。近期央行當前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有升有貶、雙向波動成為常態(見圖8),反映出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化干預。如5月美元指數下降1.6%,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7%,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動與其他貨幣基本一致。綜上,在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和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化干預的背景下,預計5月份央行為滿足市場主體用匯需求等其他途徑損耗外匯儲備保持穩定,在390億美元左右。
綜上三方面因素,預計交易因素引起外匯儲備減少60億美元左右。
以上分析由于統計數據缺失原因,均為估算數據。
免 責 聲 明|
本微信號引用、摘錄或轉載來自第三方的文章時,并不表明這些內容代表本人觀點,其目的只是供訪問者交流與參考。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微信號所載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閱讀者的一切商業決策不應將本微信號內容為投資決策唯一參考因素,亦不應認為本微信號所涉內容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人及本人所在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微信號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任何責任。
本微信號涉及的本人所有表述是基于本人的知識和經驗客觀中立地做出,并不含有任何偏見,投資者應從嚴格經濟學意義上理解。本人及本人所在公司對任何基于偏見角度理解本微信號內容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擔任何責任,并保留采取行動保護自身權益的一切權利。
本微信號內容(除引用、摘錄或轉載來自第三方的文章),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發表、引用或傳播。
本人對本免責聲明條款具有修改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明察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