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0日電 (高佳) 蘊藏在近視下的百億“生意經”,小小OK鏡毛利率竟有90%+!
6月6日是第26個全國“愛眼日”,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數據,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總體發生率為53.6%,高中生為81%,大學生高達90%,由此看,近視已經成為國民健康重要問題之一。
其中,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氣接觸鏡(下稱角膜塑形鏡,簡稱OK鏡)是目前市場上非手術近視矯正器械之一。數據顯示,到2023年中國國內角膜塑形鏡終端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37億元。據中新經緯客戶端計算,終端價超5000元的OK鏡成本才200多元。很多人好奇,這個產品為何如此賺錢?成本為何這么低?
OK鏡有多賺錢?
剛滿22歲,畢業不久的元元向中新經緯客戶端介紹自己的配鏡流程,“跟軟性隱形眼鏡不同,OK鏡觸感是硬的,試戴的時候比較困難,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容易地把眼鏡放到眼睛里。”元元稱,感覺還行,而且去那里配鏡的小孩還不少,所以她也決定定制一副。
元元說,“工作人員沒有給我推薦太多的品牌,幫我做過檢查后直接定了‘夢戴維’的,說這個最適合我,我也看了其他品牌的價格,不少進口的OK鏡價格都上萬了,我覺得國產的應該也不錯。”
對于是否感覺到價格昂貴的問題,元元說,“是不便宜,光配鏡就5200多元,還有平時要用的三四種護理液,每個月要花四五百元,算下來一年也得5000元左右,而且這個OK鏡也需要定期更換。但是跟做手術三、四多萬元的價格相比,還是稍微便宜一些。”
然而,相比起動輒大幾千甚至上萬的終端價格,OK鏡出廠價可能讓人吃驚。國盛證券發布研報稱,由于OK鏡產品定制化、個性化的特點,以及渠道利潤遠大于工業端利潤的現狀,OK鏡的出廠價一般僅為終端價格的10%-20%。
即便如此低的出廠價,OK鏡廠家的毛利率依然很高。
上文所提到的“夢戴維”,即是被稱為角膜塑形鏡龍頭——歐普康視(300595,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歐普康視)的明星產品,華安證券研報顯示,“夢戴維”作為歐普康視第一款產品,于2005年正式上市,也是國家藥監局批準的第一款國產角膜塑形鏡。
而歐普康視上市的時間并不長,2017年1月登陸深交所創業板,至今也才4年多的時間,當下已經是A股眼科板塊的細分龍頭公司。
Wind資料顯示,歐普康視是國內角膜塑形鏡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專注眼視光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以及眼視光服務,目前主要業務為非手術視力矯正。公司目前主要產品為硬性角膜接觸鏡類鏡片及鏡片護理產品,“夢戴維”角膜塑形鏡為主營產品中的核心。
那么,OK鏡到底有多賺錢?
中新經緯客戶端算了一筆賬,據歐普康視2020年年報,2020年公司角膜塑形鏡營收5.2億元,同比增長19.23%,銷售量達到46.8萬片,同比增加14.52%;銷售單價為1114元/片,若以毛利率90.21%計算,則相關產品成本約為109.06元/片。對于上文所提到的消費者元元購買的零售標價2900元/片的“夢戴維經典A”來說,產品成本占比僅約3.76%。
很多人好奇,OK鏡的成本為何這么低?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解釋道,“其實眼鏡產業一直都是暴利產業,整體上相對而言都處于利潤水平較高的狀態之中,這也是眼鏡產業的常態。”
他提到,OK鏡成本低主要和本身的材質、技術水平有關,目前OK鏡的技術相對已經成熟,加上規模經濟和機械化生產,所以能把成本壓到非常低。
“OK鏡成本低和中國制造的強大也有關系。很多工業制成品只要不是原材料持續漲價或工藝特別復雜,大部分日常制造的產品拿到中國制造的手中,很快就可以利用規模優勢做出白菜價。”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補充道。
另外,據業內人士透露,OK鏡無論國產還是進口出廠價基本在600元-1200元之間,出廠均價800元/片,歐普康視大概是600多元。
這都意味著在后續經銷與零售環節,各參與方均可享受充足的利潤空間。
從近幾年年報數據綜合看,歐普康視可以稱得上是整個A股成長性最優異的上市公司之一。這樣優美的營收、業績曲線圖,是價值投資者的最愛。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統計,歐普康視上市這4年多,累計上漲5166%。2021年5月以來,更是突破上市后最高點,一路上漲至107.44元/股。
2020年年報顯示,2020年度歐普康視實現營收8.71億元,同比增長34.59%;歸母凈利潤為4.33億元,同比增長41.20%。
年報還披露,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疫情逐步緩和后,疫情期間累積的眼視光需求兌現,再加上疫情期青少年網課量提升下帶來用眼頻繁,可能導致近視人群數量增加,帶來終端需求增加。
此外,據Wind數據,2017年—2020年,歐普康視綜合毛利率分別為76.21%、77.98%、78.41%和78.54%,均保持在75%之上。
2018年—2020年,歐普康視角膜塑形鏡毛利率。來源:Wind
更值得一提的是,據2020年年報,為歐普康視營收貢獻近60%的“夢戴維”角膜塑形鏡毛利率為90.21%(茅臺為91.4%),2018年—2020年連續三年,歐普康視角膜塑形鏡的毛利率都在90%以上,可謂是眼科行業細分領域的“茅臺”。
對此,劉春生表示,從財務數據看歐普康視是很健康的,尤其近幾年復合盈利增長率都在30%以上,也是其業績良好的重要表現之一。人們愛美趨勢的變化以及近視人口越來越多,都給近視行業帶來很大的增長潛力。
于是,OK鏡作為一個既有概念、又有業績的細分行業,作為其龍頭股的歐普康視近年股價表現可謂一馬平川。
在二級市場上,自2017年上市后,歐普康視一直備受投資者追捧。截至6月10日上午收盤,歐普康視最新股價為106.42元/股,總市值為905億元。
對此,多家券商也表示看好。例如,光大證券(601788,股吧)表示,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青少年網課用眼壓力持續增大,本土品牌供貨效率優勢愈發明顯,公司有望受益市場容量擴大和國產比例上升兩大邏輯,龍頭地位進一步夯實。
首創證券李志新也稱,公司已經深耕角膜塑形鏡領域15年,目前用戶已經超過百萬,產品復購率高,國內先發優勢明顯。
而對于未來發展存在的風險,中新客戶端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歐普康視時,該公司證實了品牌偏好的影響力,“在國內尤其是一線城市,人們喜歡將產品劃分為進口品牌和國產品牌,我們被劃為國產品牌,而很多人偏好用進口品牌。”
另外,劉春生稱,歐普康視還可能存在的風險是其產品線較單一,未來需要多元化發展。“其實歐普康視已經在從護理產品、眼部按摩儀等器械多方拓展。當然,走出舒適區本身就是考驗,于歐普康視而言既是挑戰也不失為新嘗試。”
江瀚也提到相同的觀點,他表示歐普康視市場前景較好。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其風險還算可控,主要風險在于產品較為單一,可能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拓展多元化利潤渠道的問題。
未來市場前途難料、行業競爭逐漸加劇,這或許是歐普康視正在努力進行社區化眼視光服務終端建設的原因之一。不過在民營眼科醫院的圍追堵截下,歐普康視“眼科界茅臺”的野心能否穩得住就有待市場考驗了。(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