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畢媛媛 溫夢華 每經編輯 董興生
疫情給影視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眾影視公司也走到了至為艱難的時刻。但是,疫情和困難并沒有打趴電影人,他們依舊保存實力,調整戰略,善用資本。
在電影院恢復營業后,喜報捷傳,中國電影(600977,股吧)票房迅速登頂世界第一。在2021年的春節檔,《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等代表影片,以單片幾十億的票房證明了市場的強觀影需求。
6月11,第四屆中國影視資本峰會將在上海盛大開啟。峰會上,中國電影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萬達文化集團總裁/萬達影視集團總裁曾茂軍、光線傳媒(300251,股吧)董事長王長田、華誼兄弟(300027,股吧)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博納影業集團行政總裁蔣德富、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崔志芳、貓眼娛樂首席執行官鄭志昊、盛趣游戲CEO謝斐等一眾行業領軍人物,將探討在后疫情時代,資本與影視之間的關系。
中國電影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
這些年,傅若清參與了《金剛川》《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你好,李煥英》等百部優秀影片的出品發行。如今的他,已從幕后走上臺前,承擔著電影“國家隊”的責任,不斷推動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準提升,讓電影藝術不斷綻放魅力。
傅若清認為,以往中國電影產業高速發展,是拼產業規模和數量,屬于粗放的經營模式。新時期新階段,電影產業應當轉向追求質量,在保持適當增長速度的同時,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
在資本方面,傅若清也很清醒,創作是電影的核心,這需要主控投資、主控創作方面既要懂得創作本身,又要懂得市場,還需要緊緊圍繞創作的核心,對資本做出必要篩選與取舍。“在創作端我們需要讓資本為創作服務,而不能被資本綁架。”傅若清說。
萬達文化集團總裁/萬達影視集團總裁曾茂軍
作為院線龍頭的萬達電影(002739,股吧),在2020年既遭遇了春節檔缺失、影院停業、業績不達預期等挑戰,但也完成了A股史上最高量級定增、市場份額不斷增長等,新思考背后,是以萬達電影為代表的影視行業的新機遇。
“我們希望投資者做長遠投資,不看一時的收益。我們的電影都在,只是沒上映而已。”曾茂軍曾說。
線下影院生存艱難、線上沖擊線下、爭奪優質內容……疫情無疑讓傳統院線行業意識到自身風險抵御能力的不足,但同樣也蘊含著生機和變化。曾茂軍認為,未來兩年才是影院行業的真正洗牌期。行業愈發趨于頭部,對于入局者,及時求變和創新,才能長久地活下去。
在他看來,行業洗牌主要集中在內容和投資兩大領域。在影院行業方面,未來的內容會迎來分化,一部分影片會變成網絡電影的常態。“幾百萬小成本制作的電影會選擇網絡平臺,高成本大制作電影則會選擇院線。而過去一兩千萬成本的電影,基本上會面臨淘汰。”
從投資角度看,未來所有影投公司則會更加理性,可能有部分影投公司不會存在。“未來電影院的投資會減少,同時租金會下降,這就是趨勢。我估計至少未來兩年,尾部存量影城會被淘汰,被釋放出來的票房大概會有5%~8%,這些票房會回到頭部影城。”曾茂軍向《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分析稱。
面對行業洗牌帶來的變化,曾茂軍十分坦然:“影城的關門和擴張都是商業常態,任何商業本身就是淘汰再生的過程。首先你要活下來,有更好的現金流,未來你才有機會和資本去做適當的并購。”
疫情期間,萬達電影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內容板塊,將電影、劇集、網生內容定位為內容布局上的“三駕馬車”。在萬達電影的規劃中,萬達影視以精品電影為主,以后每年主控主發的項目將達5~8個,參投項目有3~5個;新媒誠品則以電視劇為主;騁亞影視未來將繼續和陳思誠制作的電影合作,并且聚焦網生內容。
曾茂軍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我們會有前兩年投入(影視內容)的回收,大概有15億~20億元的資金回收。另一方面,接下來三年至少會有30億~50億元的資金新投入。經過這么多年的系列IP沉淀,未來2~3年會進入內容收獲期。”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
深受疫情影響,光線傳媒在2020年依舊保持了盈利,成為A股影視公司表現穩健的一個代表。
對于光線而言,因為業務相對表現較好,使得公司的市值處在行業不錯地位。“但公司的發展潛力還遠沒有發揮出來,我們對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有充分信心。整個行業的價值是被市場低估的,并不是一個完全正常的狀態,相信隨著行業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改善,投資者對行業的信心會重新建立起來,也一定會出現一些市值高、競爭力強的好公司。”此前不久,王長田罕見地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上發言。
經過《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的積淀,光線傳媒的神話宇宙已經已經初具雛形,王長田表示,光線的中國神話宇宙將可能是公司動畫業務接下來最重要的動作,公司整體會成為一個具有動畫色彩的電影公司。此外,光線傳媒在動畫領域布局較早,投資了二十多家上下游公司,王長田堅信未來可以協同發展。“雖然動畫電影是光線傳媒的優勢和特色,但真人電影預計仍是公司未來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近幾年,隨著電影行業泡沫的出清,項目風險高、爆款不可復制、估值被打折等爭議始終圍繞著電影行業,眾多影視公司在資本市場中艱難生存。在王長田看來,影視行業遇到了諸多挑戰和困難,行業正在加速出清。
“這幾年影視行業經過多次市場調整,目前整個行業處在相對低迷階段,整個行業的價值是被市場低估的,并不是一個完全正常的狀態。行業復蘇尚需時日,但行業結構在不斷優化,存活下來的影視公司都是寶貴資產,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今年以來,繼累計票房超78億元的最強春節檔、超8億元的最強清明檔后,“五一檔”票房再次刷出新紀錄,累計票房達16.73億元。截至5月30日,2021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254億元。
王長田認為,國內觀影人次的天花板目前并不存在。在疫情影響消除后,電影票房仍有希望達到1000億元左右,還有很大空間;同時,行業集中度在不斷提高,具有競爭力的公司有希望占據更大份額。“電影內容發展空間很大,目前我們仍將集中精力挖掘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也在網劇、藝人經紀、實景娛樂、音樂、互聯網等方面有所布局,光線一季度利潤來源已經有多元化的特征。”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
去年7月,《八佰》作為疫情后的第一部大片,收獲了超過31億元票房,《八佰》的上映,被行業稱為“救市”。這樣的成績對于制片人王中磊而言是“非常滿意”的。“《八佰》對于我來說比較深刻,假如它是我的最后一部影片,我也不會覺得遺憾,它是給我遺憾比較少的一部電影。”王中磊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感慨說。
“電影的類型,尤其是電影的創作方向,會隨著市場環境變化調整,電影主流觀眾也會每5年發生一次更新。”在聊到華誼兄弟未來的內容戰略時,王中磊堅持首要任務是與時俱進。
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24家A股影視公司中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只有6家,有10家影視公司全年營收甚至不到5億元,整體營收下降率達87.5%。營收大幅縮水,凈利潤同樣不容樂觀。24家中,有19家公司在2020年凈利潤為虧損,虧損率接近80%。
“我覺得這種影響可能還會持續半年到一年以上,國內上市影視公司都是相對復合式的。在這個過程中,影視公司在成本控制、規模控制會更加理性謹慎。前幾年,我覺得大家對項目選擇、市場預期過于樂觀了。至少現在華誼兄弟更理性、更謹慎。”
“華誼兄弟在上市之前,就已經成了一個品牌類、公眾的公司,它好的壞的都會被放大,我們其實已經習慣了。華誼兄弟本身是比較喜歡創新和挑戰的公司,但敢于挑戰一定會受到很多質疑,重要的還是對于自己的堅持和糾錯能力的不斷培養。”王中磊說。
博納影業集團行政總裁蔣德富
作為頭部電影公司,博納影業推出了“中國勝利”三部曲,包括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長津湖》;即將開機、致敬隱蔽戰線無名英雄的《無名》;致敬抗疫一線平凡逆行者的《中國醫生》。
博納影業成立20年來,已出品發行影片270余部,累計收獲300多億元票房,并在國內外斬獲400多項大獎。“我們要用影片的商業價值、藝術內涵、技術升級和人文表達,創作更多中國的好故事,傳播到世界各地。”蔣德富表示。
“我想我們還是要反映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同時,還需要不斷拓寬國際化視野與全球文化產生碰撞。我們要用影片的商業價值、藝術內涵、技術升級和人文表達,創作更多中國的好故事,傳播到世界各地。”
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崔志芳
成立于2003年,弘毅投資的管理資金規模已經超過900億人民幣。身為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的崔志芳,專注于文化和互聯網領域投資11年,并負責管理弘毅文化產業基金。她投資了好萊塢制片商STX、萬達影視、檸檬影業、湖南衛視旗下快樂購(現更名為芒果超媒(300413,股吧))等業內知名公司。
平臺的更迭不會決定用戶往哪兒聚集,崔志芳認為,仍是內容本身在決定用戶向哪里聚集。“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新技術、新模式和新代際這三個因素改變了中國影視行業的格局,但是我不認為一些基本的規律會被顛覆,比如說’內容為王’,還有些內容生產方式里面的內在邏輯。”崔志芳曾表示。
盛趣游戲CEO謝斐
游戲是發展前景廣闊的獨特IP品類。在國內游戲界擁有《傳奇世界》《龍之谷》等諸多知名IP的游戲公司盛趣游戲,也同樣攜手騰訊、敦煌文創等開啟了跨界合作。
據悉,一方面,自2015年,盛趣游戲和騰訊多次合作推出多款產品。今年3月,騰訊云、盛趣游戲、騰訊游戲三方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完成經典端游的云游化。
另一方面,盛趣游戲韻文博鑒也與恭王府博物館、敦煌文創等達成合作,探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數字科技融合創新。
“對于盛趣游戲的產品,最終都是希望它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不是在流量熱潮中一下子光鮮亮麗卻慢慢退出舞臺,公司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長期的精細化運營。”盛趣游戲首席執行官謝斐曾表示。
貓眼娛樂首席執行官鄭志昊
貓眼娛樂是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娛樂服務公司,為影視文娛行業提供包括在線票務、宣發出品等內容服務,和廣告及其他業務。2019年,貓眼娛樂在香港主板鳴鑼上市,并于同年7月發布貓眼全文娛戰略。貓眼全文娛戰略包含由五大平臺構成的“貓爪模型”,在票務、產品、數據、營銷、資金等方面為中國文娛行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貓眼娛樂是中國領先的影視內容發行方和出品方。貓眼娛樂參與了大量優質內容的出品或發行工作,包括《你好,李煥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飛馳人生》《長安十二時辰》《落水者》等。
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共誕生4部10億元以上票房的影片,貓眼參與出品或發行了其中3部,分別為《我和我的家鄉》《金剛川》《姜子牙》;2021年春節檔的7部主要影片中,貓眼參與出品或發行了5部,其中,出品和主控發行的《你好,李煥英》票房超過54億,位居國內影史第二。
此外,貓眼擁有強大的數據和宣發體系及資源,是中國頭部的文娛流媒體賬號矩陣所有者,貓眼專業版應用程序是中國娛樂行業廣受歡迎的專業應用程序。
貓眼娛樂首席執行官鄭志昊曾在多個場合說過:“基于數據、產品、宣發等各項能力,貓眼娛樂致力于深耕服務、打磨精品,幫助好內容遇見匹配的觀眾,為行業伙伴創造增量價值。”
東吳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董事總經理張良衛
作為A股傳媒板塊最資深的分析師之一,張良衛自2009年入行至今,連續多次獲新財富、水晶球等“最佳分析師”稱號。
張良衛任務,傳媒股龍頭的基本面依然非常強勁,且估值也并未出現明顯的泡沫。相比估值,更為關鍵的是業務模式的持續性、行業發展的天花板。傳媒龍頭企業基本面2021年還會進一步向好,估值持續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