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這次“一路象北”,可以說是“中國故事”一次生動、成功的講述。而我們也要努力讓這個故事更加溫暖、圓滿。
連日來,云南象群北遷一事,牽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媒體的目光。
從4月象群開啟北遷之旅起,一路上,它們從普洱到玉溪再到昆明,一路“逛吃”,被網友調侃為“象群旅行團”。
可以看到,這次象群受到沿途各地的優待。為了保障它們的生活,大象所到之處有關方面都為其準備了食物,一路投喂;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它們的安全和行進路線,相關各地還疏散了沿途民眾、封閉了相關街區,為大象讓路。
時至今日,這些大象依然在漫無目的地遷移,同時也處在人類的“監護”之下。人們全方位地關注這批大象,始終在商討解決辦法,沒有貿然采取措施。這本身也說明了我們對待野生動物的審慎:一定要確保這些大象有個安全、理想的歸宿。
對待動物的態度,被公認是社會文明程度標志之一。而這批大象所受到的優待,就是一種文明水準的體現,折射了全社會的動物保護意識,也是在向全世界傳遞一種態度:保護野生動物,中國社會是愿意付出成本的。
此次中國從官方到民間的努力,也受到了外國網友的關注,紛紛寫下諸如“感謝中國沒有傷害它們”“能夠采取措施讓遷移象群遠離居民區,真不錯”等留言。
尤其是,前幾日在國內外各大社交媒體上風傳的一張照片——野象樹叢中睡著,小象擠在大象中間睡覺——這溫馨的一幕,引得各路網友紛紛在留言區里用各種語言寫下“可愛”。
這群大象堪稱“國際象導”,帶領全世界網友近距離地觀察中國。除了圍觀大象本身,甚至也外溢出了其他話題,“原來中國還有熱帶雨林”“位于西南的昆明居然有800萬人”等。
這都豐富了國外網友對中國的認知,讓全世界以獨特的視角認識了中國,以及中國為生態保護所付出的努力。有外媒積極評價:“經過20年的保護,西雙版納和兩個鄰近地區的野生大象數量幾乎翻了一番,達到300頭左右。”中國的生態成績,得到了一次集中展示。
一次大象北行的偶然事件,卻在相當程度上推廣了中國形象,并收獲了許許多多的正向反饋,這可以說是“中國故事”一次生動、成功的講述。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中國社會在很多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成就如何通過具體可感的方式向世界去表達,成了一個重要命題。而“一路象北”就是一個好例子。
大象作為一個世界網民都可以認知、理解的“意象”,中國通過對它們的悉心呵護,以一種柔性講述的方式,順其自然地展現了生態保護、生態理念等宏大議題,由小見大、人人可感,也讓國際社會刷新了對中國的認知。講好中國故事,這群大象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當然,也要看到,目前這批大象仍在遷移,它們仍未找到落腳的棲息地,這意味著我們對這批大象的跟蹤和引導依然不能放松。同時,關于它們遷移的原因和今后的防范應對措施,也有很多需要總結的地方,對此也有待于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進行深入探討。
對這批大象的守護,是一個引發無數共鳴的“中國故事”,同時我們依然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讓這個故事更加溫暖、圓滿。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