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日前在杭州舉辦。螞蟻集團首席AI科學家漆遠在會上首次提出了“可信AI”的技術架構體系,并分享了螞蟻集團基于該技術架構體系研發落地的多項應用成果。
據悉,本次“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共邀請了31位中外院士、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共同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建言獻策。會上,螞蟻集團首席AI科學家漆遠教授以《人工智能與風險-從創新到落地和治理》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漆遠表示,AI是數字經濟的源動力,確保AI的安全性和公平性是行業共性課題。圍繞“可信AI”這一技術命題,他提出了包含“數據隱私保護”、“魯棒性”、“可解釋性與因果分析”和“公平性”四個方面的技術架構體系。
在“數據隱私保護”方面,傳統的數據保護方法客觀上形成了“數據孤島”,影響了如醫療、金融等領域的協同作戰,也制約AI技術以及行業發展。因此,拓展數據價值的隱私計算技術,對實現“數據不動價值動”顯得尤為重要。
漆遠透露,截至今年3月,螞蟻集團隱私技術專利申請數量以740個位居全球第一,落地實踐成果豐富。比如營銷反作弊場景下,幫助超過1萬家合作伙伴識別薅羊毛風險,節省營銷資金超300億。
在提高模型“魯棒性”(Robustness)方面,為了應對黑產攻擊、并使得模型能適應復雜多變的數據環境,還需要引入博弈論思想生成攻擊手段,并進行智能防御,通過左右手互搏,加強抗打擊能力。據悉,螞蟻集團正在風險交易識別、黑灰賬戶身份識別等風控場景持續打磨這項能力。
關于“可解釋性與因果分析”,漆遠解釋,AI模型不能是黑盒。“人類希望知道模型背后的邏輯、收獲新的知識,并在它出現問題時踩好剎車,確保AI合規合法。”他認為,這背后需要數據驅動與模型推理能力結合起來,產生可解釋的結果。目前,螞蟻集團已經將這項能力在智能風控、投訴審理,反洗錢等領域廣泛應用。
“可信AI”的技術架構體系還需要解決模型公平性問題,保持技術的敬畏心,在重視社會倫理原則下進行AI調優。通過AI技術,讓老年人、殘障人士、欠發達地區用戶,享受到數字經濟時代的價值,這也是AI公平性的體現。漆遠透露,螞蟻集團已完成了“空中手勢”驗證碼識別方案的研發,幫助視障人群通過“滑動驗證碼”關卡,該方案將免費開放給更多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