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淯心 6月11日,貝恩發布《2021中國可持續發展行業展望》顯示,企業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迫在眉睫,然而根據全球調研發現,僅有4%的企業成功實現可持續發展轉型。
貝恩公司全球副合伙人、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業務聯席領導人陸赟對記者表示,無論是老牌大型企業還是新生勢力企業,紛紛做出了“凈零碳排放”的承諾,這些承諾不僅針對每一件產品,更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企業生產運營各個環節。
陸赟介紹,在可持續發展的大潮流下,不少企業面臨越來越高的成本壓力。以碳排放權交易(ETS)為例,目前企業排放的計算包括范圍一和范圍二的溫室氣體,預計到十四五期間形成覆蓋重點排放行業(電力、鋼鐵、水泥、航空、石化、有色、化工)的全國ETS市場。碳排放價格將穩步上漲,對企業息稅前利潤(EBIT)的影響可達10-40%。
就消費品行業而言,陸赟指出,盡管消費品企業自身不是重點排放單位,但往往對于上游供應商的碳排放(范圍三)提出要求,以實現產品生命周期碳中和。
6月11日,宜家宣布支持近1600家直接供應商轉向使用100%可再生能源電力,宜家將提供本地解決方案,如配套框架協議和能源購買協議,從電網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從而促使直接供應商在生產中使用100%可再生能源電力,這可以滿足供應商無法實地生產的電力需求。此外,宜家2019年12月宣布的1億歐元的可再生能源資金將能夠投資實地安裝太陽能(000591,股吧)電池板和鍋爐等設備,以支持供應商的所有供暖及大約15%的電力消耗。
該項目將于2021年首先面向波蘭、中國和印度(宜家采購額占比最大的國家之三)的直接供應商推出,隨后將逐步向全球推進。通過促使這三個國家的供應商實現100% 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 宜家能夠每年減少6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宜家的目標是在2025年達到100%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到2030年確保所有剩余的能源,如供暖和制冷,也是100%可再生的。
不僅是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不少企業通過開展公益活動和使用對環境友好的原材料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6月5日,馬爹利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開展紅樹林保護和修復工作,計劃在第一年種植和撫育約1.8萬株紅樹,這是其在中國的首個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項目。
近期,特步也宣布推出一款從玉米、秸稈中提取的聚乳酸纖維制成的T恤,據介紹,該面料埋在土里1年內就可完全降解,可以減少塑料纖維的使用以及對空氣和海洋的污染。特步計劃2022年推出100%純聚乳酸風衣,并力爭在2023年前,實現聚乳酸產品單季市場投放量超過百萬件。目前,采用環保材料制成的產品已占據特步集團全品類的30%。
如何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提出四點建議:做出大膽的戰略選擇、創新產品研發、重塑運營模式和運作流程和建立創新合作伙伴關系。陸赟表示,對于企業要開發更低碳排放、更少浪費、強調提升健康水平的新產品,同時,可持續發展對于企業的運營模式和運作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許多工業企業在考慮徹底改變工藝路線和生產流程,如煤化工企業不再用煤作為原料,并通過碳捕集與再利用實現燃料煤零排放,從而實現零碳生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