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除省會之外省內其他地區的落戶限制!剛剛,湖北放了一個“大招”。
6月12日,據微信湖北發布,從湖北省發改委獲悉,經省政府同意,省發改委近日印發《2021年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工作要點》指出,要深度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 取消除武漢市外全省其他地區落戶限制 ,進一步降低武漢市落戶門檻,實行省內戶口遷移一地辦結機制。
湖北落戶新政:取消除武漢市外全省其他地區落戶限制
《工作要點》中指出,為了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湖北提出:
全面取消不合理落戶限制,實行基本條件準入制度
《工作要點》稱,要深度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以城市存量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全面取消不合理落戶限制,實行基本條件準入制度。 取消除武漢市外全省其他地區落戶限制,進一步降低武漢市落戶門檻,實行省內戶口遷移一地辦結機制 。推動武漢市全面落實取消進城就業和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等重點群體落戶限制條件,改進積分落戶辦法,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非戶籍常住人口
《工作要點》提出,湖北省將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非戶籍常住人口。完善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并提出了以下幾大要點:
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位供給 ,動態調整、合理調配教師編制數量,落實全國統一的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
支持將實際居住的常住人口納入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范圍。
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續接。積極對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建設。
完善異地就醫結算機制,基本實現異地就醫備案和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跨省通辦”。
完善公租房保障制度,擴寬公租房房源籌集渠道,加大商品房配建籌集公租房力度。
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就業技能
持續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等農業轉移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支持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吸納農民工較多企業開展崗前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并給予培訓補貼。結合促進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和承接產業轉移,開展崗前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結合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需求和承接產業轉移需要,大力開展針對性就業創業培訓。
除此之外,《工作要點》還提出,要 有序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探索實施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并舉制度 ,加快構建以保障性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支持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以需定供籌建公租房,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解決困難群眾和農業轉移人口、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住房問題,鼓勵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規范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完善長租房政策。
圖片來源:
攝圖網(圖文無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繼續降低落戶門檻,實現“愿落盡落”。 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推動穩定就業居住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落戶。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確保外地與本地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一視同仁;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I型大城市,落戶條件要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要完善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
2019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 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 。
湖北十年人口僅增長0.9%,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
開放除武漢外的落戶限制,這背后是湖北近十年來人口現狀。
5月2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了該省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湖北全省常住人口為57752557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7237727人相比, 增加514830人,增長0.90% ,年平均增長率為0.09%。
與之相鄰的湖南“七普”數據顯示,該省常住人口為6644.49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的6570.08萬人相比,增加74.41萬人,增長1.13%,年平均增長率為0.11%,不僅總人口高于湖北,年均增長率也高于湖北。
湖北省17個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中,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有1個,500萬人至1000萬人之間的有3個,100萬人至500萬人之間的有11 個,少于100萬人的有2個。與2010年相比, 有5個市州常住人口增加 。其中,武漢市常住人口增加 254.11萬人,位居第一, 該市常住人口為12326518人,占湖北省總人口的21.34% 。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公報顯示,湖北省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該省0-14歲人口為942.05萬人,占16.31%;15-59歲人口為3653.71萬人,占63.26%; 60歲及以上人口為1179.50萬人,占20.42% (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842.43萬人,占14.59%) 。與2010年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40個百分點, 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8.90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49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50個百分點 。
而鄰省湖南0-14歲人口為12969522人,占19.52%;15-59歲人口為40264061人,占60.60%; 60歲及以上人口為13211281人,占19.88% (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9842067人,占14.81%)。人口結構較湖北更年輕化。
全省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632.04萬人,占62.89% ;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143.22萬人,占37.11%。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787.53萬人,鄉村人口減少736.05萬人,城鎮化率提高13.19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 湖北省居住在城鎮的人口比重低于全國水平 。據新華社,“七普”數據顯示, 全國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占63.89% ;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占36.11%。
湖北省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895.25萬人,占比15.50%,比2010年提高5.97個百分點。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5502人,比2010年增加5968人。
據湖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該省地區生產總值43443.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5.0%。
此前已有多個省份開放除省會城市外的落戶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并不是第一個開放除省會外落戶政策的省份。
據新華社,2017年,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就曾發布《關于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 全面放開除合肥以外其他所有城市落戶限制,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 ,有序啟動縣改市、縣改區工作。同時鼓勵合肥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已在合肥城區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等,均可以申請落戶;對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合肥市城區的人口、在城區就業居住3年以上或繳納社保1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新生代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合理放寬落戶條件。
據華西都市報,四川省政府辦公廳于2016年下發的《關于加強和規范人口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曾提出,各地要在2016年底前,細化和出臺本地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及相關配套措施, 落實全省除成都市外全面放開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的要求,確保進城落戶“零門檻” 、公共服務同保障。
據大象新聞,去年,河南省發布的《2020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就提出, 要全面取消除鄭州市中心城區之外的其他市縣和省轄市落戶限制 ,爭取全年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200萬人左右;推動鄭州中心城區落實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和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在城鎮就業生活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城的人口,等重點群體“零門檻”落戶政策。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