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鞠峰】
G7首腦峰會剛落幕,拜登就于當天(13日)晚上坐空軍一號抵達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趕赴北約峰會。開完這第二場峰會,他就要和普京在日內瓦見面。
馬克龍對這個冷戰“遺產”有句很有名的吐槽:北約正經歷“腦死亡”。距離上次北約首腦坐在一起已經過去一年半。當時,特朗普把會議弄得“雞飛狗跳”,吐槽特魯多“兩面派”,又罵馬克龍“令人厭惡”。但特朗普鬧劇只是“病癥”,病根在于,在美國的全球領導力逐漸降低的當下,這個陣營內的多方利益變得愈加無法調和。
據美聯社報道,這次,拜登依舊帶著“團結、安慰盟友”的目標赴會。和參加G7峰會一樣,拜登將在會議中塞入美國自己的議題,希望形成一致的對華調門。會前,白宮預告:北約峰會的聯合公報,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點名中國。
6月13日,拜登抵達比利時,將出席北約峰會。(圖源:澎湃影像)
“不會使用刺激性語言”
在冷戰背景下誕生的北約,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集團。據法新社13日報道,歐洲官員們強調,對抗“越來越大膽的俄羅斯”仍然是北約峰會的“首要議題”。
針對中國,法新社稱拜登正在延續特朗普的做法,主導北約“開始關注北京”,并推動盟友采取更強硬的對華路線。
13日晚,美國白宮發言人珍·普薩基和總統國安顧問沙利文,在飛往布魯塞爾的空軍一號上,召開了非正式的發布會。“他(拜登)當然會討論中國構成的日益顯著的挑戰,包括在科技、網絡安全、信息戰和其他層面上。”沙利文宣稱。
“(北約峰會后的)聯合公報,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點名中國。”(And China will feature in the communiqué really in a more robust way than we’ve ever seen before.)沙利文預告。
但沙利文也“找補”說,聯合公報將不會“大篇幅”討論中國,也不會使用“刺激性的語言”針對中國,公報涉華部分將是“清晰、直接、明確的。”他還表示,“明天,我們不會放大中國與會議的相關性。”
法新社提到,不少美國盟友對于將注意力從歐洲-大西洋(600558,股吧)地區轉移出去感到很警惕。對此,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積極與美國“打配合”,讓美國在北約峰會討論中國變得“順理成章”。
峰會前夕,斯托爾滕貝格還專程訪問了美國白宮,稱與美國“達成共識”;呼吁努力“遏制中俄”。他又于14日上午對法新社表示,北約并沒有與中國進行“新冷戰”,“中國不是我們的對手,也不是敵人,但西方盟國將不得不適應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
他不惜顛倒黑白,放話稱“不是說北約轉向亞洲,而是我們要考慮中國正在靠近我們。”斯托爾滕貝格硬湊出幾個例子:中國所謂“控制歐洲核心基建設施”、“在網絡空間的行動”等等。
13日,G7峰會結束后發布的聯合公報公開“陰陽怪氣”中國,不但涉及香港、新疆、臺海問題,還要求在中國調查“新冠病毒起源”。
然而,不少媒體觀察到,G7公報對于中國的批評,比美方單獨的指責要緩和。還有一個細節也耐人尋味:外媒曝料G7會議上,各國領導人一度因為新疆人權議題爭論不休,甚至掐斷了會議室周圍所有網絡信號。
環球時報評論稱,這反映出美國有能力帶動西方主要國家形成對中國的集體調門,但是它無法把其最極端的主張“七國化”或者“西方化”。
所以,到底是“不會語言刺激中國”,還是“做不到”?
比利時首相德克羅在布魯塞爾軍事機場迎接拜登 (圖源:澎湃影像)
“不是收保護費的地方”
北約作為由美國主導的軍事集團的性質沒有變。此次首腦峰會,美國等國部隊撤出阿富汗的事情成為必須談論的議題。
根據拜登今年早前的承諾,美軍將在9月11日之前完全撤出。據法新社報道,這次北約峰會,領導人們將討論如何避免部隊離開后造成“阿富汗奔潰”,并協商“如何給西方國家在阿使館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
此外,拜登還將單獨與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會面,討論一個由土方提出的提議,即美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機場保留部隊。土方提出,可以保證這個交通要沖的安全,但必須要得到美國的支持。
不出所料,另一個“常規操作”也將出現。據美聯社報道,拜登將在峰會上強調美國對于北約公約第5條,即“集體防御”條款的承諾。自1949年北約成立以來,所有美國總統都在北約峰會上做出類似承諾,但只有一位美國總統打破過這一慣例——特朗普。但即使是特朗普,隨后也曾公開表態遵守這一承諾。
此次,拜登將這一承諾稱之為“一個神圣的職責”。他表示,“我將明確說明,美國對于第5條的承諾是異常堅定的。”
和特朗普總是批評北約成員交錢太少不同,拜登在這方面并沒有明說什么。“美國不把北約當作收保護費的地方(a protection racket),”拜登13日在G7峰會上公開表示。
但法新社稱,拜登仍然會督促歐洲盟友和加拿大,進一步提高防衛預算、達到GDP的2%。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