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過處】
今年底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的70%以上是國務院國資委下的“死命令”。
江聃
前五個月國企改革不斷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跳出成績看差距,國務院國資委舉行的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推進會上透露,將進一步加大央企科技創新激勵保障機制方面政策精準供給,在系統推進創新激勵、探索骨干員工跟投等方面研究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這體現了國資委強化正向激勵,激發活力,提高效率的監管意圖。
今年底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的70%以上是國務院國資委下的“死命令”。為此,國資委建立了“月例會、季綜合、半年報、年總結”的工作推進機制,按照跑表計時月清項清。
前五個月國企改革亮點紛呈: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細化與深化;改制重組配套政策進一步完善,外資參與國企混改及優化重組政策逐步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方式選擇更加靈活,融入了更多的超額利潤分享機制的動態調整機制;完善了對境外國有產權的監督管理,提出聯合監管,并健全完善國有企業的責任追究體系,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中央企業層面更是拿出了有說服力的成績單:集團層面100%制定黨委(黨組)討論前置事項清單,超過93%的子企業實現了董事會應建盡建,其中6成以上實現了外部董事占多數,全員績效考核覆蓋率超過98%,研發投入強度穩步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重大突破,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基本完成。效益方面,1-4月,國有企業主要效益指標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倍,兩年平均增長10.0%。5G網絡、清潔能源等成為國資投資重點。
跳出成績看差距。月初舉行的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推進會上,國資委提出七個“要”,其中多項工作與激發主體活力,實現放活與管好相統一密切相關,這抓住了改革的關鍵。
市場主體有活力,發展才有動能。對于國企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公司有沒有激勵機制、兌現了沒有是員工和投資者都關心的問題。公開資料顯示,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以來,實施股權激勵的國企數量顯著上升。未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數量有望進一步提升。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下半年激勵政策有望更加聚焦。國資委透露,將加大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英才引進、培養和激勵力度,以正向激勵激活人力資本,加快構建業績導向鮮明的激勵約束機制,使改革措施直達基層,堅持分層分類,精準激勵,探索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激勵制度。國企改革激勵制度越來越扎實。
當然,放活也要管好。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目前一些資本運營效率低下,權責邊界不夠清晰,“重管理輕治理”的情況仍然存在。國有產權管理方面,要防范上市公司收購風險,持續做好債券違約風險防范,防范企業無償劃轉相關風險等。國資委一向強調“管好”。因此,持續強化重大風險防范,對混合所有制改革堅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則,對企業授權放權加強行權監督,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