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幾年來,跨國巨頭已經改變了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模式。以達索系統為例,公司改變了過去單一靠尋求分銷商賣軟件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建立中國本土生態系統。“我們更需要的是能給我們業務帶來互補的合作伙伴,并且用達索系統的技術去賦能他們。”羅熙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
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正在驅動新場景和信息安全的需求。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和眾誠智庫等16家企業和機構聯合發布的國內首份《中國信創產業發展白皮書(2021)》,到2023年,全球計算產業市場空間將達1.14萬億美元,中國計算產業市場空間將超千億美元,接近全球的10%。
上述白皮書提到,信創產業是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其核心在于通過行業應用拉動構建國產化信息技術軟硬件底層架構體系和全周期生態體系,解決核心技術關鍵環節“卡脖子”問題。
按照信創產業占計算產業市場比重50%的規模計算,到2023年,中國信創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650億元人民幣,市場容量突破萬億元。
中國信創市場增長迅速
信創產業主要涵蓋了硬件、軟件和云計算等方面。在軟件方面,主要分為基礎架構軟件、數據庫、中間件、大數據平臺、企業應用軟件。巨大的市場規模給信創產業鏈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根據IDC的預測數據,中國基礎架構軟件的五年復合增長率接近200%,到2023年市場規模接近30億美元;企業應用軟件五年復合增長率更是高達1170%,到2023年市場規模接近156億美元。在云計算方面,公有云五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289億美元。
異構計算和開源趨勢將重塑IT底層架構,產業將走向多元化的生態。在信創操作系統方面,競爭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操作系統是連接硬件和數據庫、中間件以及應用軟件的紐帶,也是各種信息設備和軟件應用運行的基礎平臺。隨著中國在操作系統領域研發力度持續加大,部分產品已經完成自主研發和生產,產品性能大幅提升,進入規模化階段。
銀河麒麟、中標麒麟、統信系統、普華操作系統等主流國產操作系統均已完成了對聯想、華為、清華同方、中國長城(000066,股吧)、中科曙光(603019,股吧)等整機廠商發布的數十款終端和服務器設備適配,應用生態也日漸豐富。
隨著5G在車聯網、智能制造、遠程醫療等數據密集型場景深入應用,將驅動全球數據和數據流量持續高速增長。
更多科技企業投身信創領域
信創數據庫市場容量大,正處于群雄逐鹿階段。2020年中國數據庫市場規模達200億元,同比增長超20%。現階段國內市場海外數據庫巨頭仍然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但隨著云趨勢和國產化的推進,國內廠商的生存成長空間將逐步擴大,國內數據庫市場主要的參與者為甲骨文、微軟、IBM和亞馬遜等,以及國內的云廠商阿里、騰訊,設備商華為和中興,國內傳統四大數據庫廠商武漢達夢、人大金倉、南大通用、神州信息(000555,股吧)。
“信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就是建設生態,一個完善的生態鏈不僅可以相互適配,解決技術上的難題,同時也可以實現產業升級和應用模式升級,從而達到長遠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科技企業投身于信創領域。”
本月,國內云計算公司華云數據也宣布推出國產通用型云操作系統,構建了“華云信創+”生態,推出了信創云基座,實現技術戰略升級,并參與了信創技術標準的制定和信創人才標準的打造。
本月《數據安全法》的出臺,將成為繼《網絡安全法》實施后,網絡安全行業的又一個里程碑,翻開了基于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新的時代篇章,也勢必驅動政府、機構和企業增加在數據安全領域的投資。
我國最早從事操作系統研發的工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談及打造安全可信軟件產業新生態時強調:“網絡安全技術自主創新研發與應用十分重要,中國要抓住機遇,發展安全可信軟件產業,筑牢網絡安全基石。”
國內安全軟件提供商奇安信集團總裁吳云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數據安全法》明確要求了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把安全作為首要前提,在數據采集、共享、流轉和應用等環節中,加大對數據安全的投入,完善安全保護體系,提升數據安全能力和水平。”
跨國工業軟件巨頭也高度關注《數據安全法》。法國達索系統全球副總裁、基礎設施和城市委員會主席羅熙文(Sylvain Lauren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在中國發展生態系統的同時,也高度重視數據安全。比如達索系統幾年前就已經在中國自建了云,我們現在有公有云和私有云,并與華為和亞馬遜云合作。”
競逐工業軟件賽道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援引數據稱,截至2020年底,中國工業軟件實現產值1974億元,同比增長11.2%。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工業APP數量超過40萬個。在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方面,2018年至2020年,工信部支持的平臺項目達125個,金額達30億元,拉動社會投資75.8億元。
在今年4月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的《工業軟件行業適配驗證解決方案》提到,提升我國工業基礎軟件在行業中的適用性,在提供更廣泛的平臺化集成能力的同時,有效推動我國工業軟件高質量發展。
為供應鏈和制造業賦能的國內AI軟件技術公司杉數科技聯合創始人、CEO羅小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工業軟件要面對的是來自國際的“巨無霸”,這些軟件巨頭企業包括IBM、達索系統、西門子等跨國企業。“其實從它們的嘴巴里面‘搶飯吃’很不容易。”
過去幾年來,跨國巨頭已經改變了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模式。以達索系統為例,公司改變了過去單一靠尋求分銷商賣軟件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建立中國本土生態系統。“我們更需要的是能給我們業務帶來互補的合作伙伴,并且用達索系統的技術去賦能他們。”羅熙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羅小渠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中國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具有數據和算法的處理能力,能夠基于數據演變的全生命周期,打造不同于國外廠商的全新技術平臺,這在推動整個產業更加廣泛的人工智能應用中起到關鍵作用。”
杉數科技在本月初剛剛宣布了新一輪2億元融資,上個月,企業數據管理公司DataPipeline也宣布獲得數千萬元人民幣融資。國內初創軟件公司的估值也水漲船高。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Denis Depoux)向第一財經記者強調,隨著中國對數據安全立法,跨國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時,也必須更好地遵循中國的法律法規,并在網絡安全方面進行更大的投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