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21世紀經濟報道」→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為21加上星標,每天及時閱讀~
導讀:居民電價存在上調的可能性,而工商業電價存在下調的可能性。
圖 / 新華社
電費要漲了?
6月24日,中國政府網一條信息引發關注。
國家發改委在回復一位網民提問時表示,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電成本、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居民電價機制。
基于此,許多市場人士認為,居民電價存在上調的可能性,而工商業電價存在下調的可能性。
受該消息影響,A股電力板塊拉升走高,截至今日收盤,華電能源、西昌電力(600505,股吧)、晉控電力漲停。
發改委罕見點評電價
6月24日,中國政府網發布,發展改革委答網民關于“建議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鼓勵城鄉居民多用清潔的電力資源”的留言。
來自陜西的網民“大河618”(手機尾號3898)說:現在電力裝機已嚴重過剩,供大于求,電力設備出力不足,特別是火電廠,設備利用小時數連續幾年下降,全國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已低于3000小時/年,近一半機組常年閑置。鑒于電力已經飽和,不再短缺,為改善人民生活,保護環境,建議完善原來的居民階梯電價政策,鼓勵城鄉居民多用清潔的電力資源,少用煤取暖或做飯。
國家發展改革委回復稱,長期以來我國試行較低的居民用電價格,居民電價較大幅度低于供電成本,是因為工商用戶承擔了相應的交叉補貼。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按照進一步深化電價市場化改革要求,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電成本、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居民電價機制。
為鼓勵城鄉居民多用清潔的電力資源,少用煤取暖,《關于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價格政策的意見》(發改價格〔2017〕1684號)明確,適宜“煤改電”的地區,要通過完善銷售側峰谷分時價格制度,優化居民用電階梯價格政策,大力推進市場化交易機制等,降低清潔供暖用電成本。
這其中有幾個關鍵信息:一是居民電價較大幅度低于供電成本;二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三是要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
許多市場人士認為,按此信息推斷,居民電價存在上調的可能性,而工商業電價存在下調的可能性。
我國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已實施近9年
據發改委官網資料,我國階梯電價政策形成歷時4年,2008年開始研究,2010年形成了初步指導意見,在2012年7月1日實施。
這意味著2012年出臺的階梯電價政策已實施近9年。
2012年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實施時,發改委曾指出,居民階梯電價制度是利用價格杠桿促進節能減排的又一次實踐。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長期實行工業電價補貼居民電價的交叉補貼制度。
從我國居民電力消費結構看,5%的高收入家庭消費了約24%的電量,這就意味著低電價政策的福利更多地由高收入群體享受。這既不利于社會公平,無形中也助長了電力資源的浪費。通過劃分一、二、三檔電量,較大幅提高第三檔電量電價水平,在促進社會公平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全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逐步養成節能減排的習慣。
2013年12月,發改委出臺《關于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的通知》,對相關制度規定進行了補充和完善。該通知提出,要加大居民用電“一戶一表”改造力度,全面推行居民用電峰谷電價,規范出租房屋電費結算行為,妥善處理“一房多戶”、“一戶多人口”等問題。
中國電價到底貴不貴?
宗慶后、曹德旺曾發聲
那么我國當前電價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水平?
一般來說,電價包括上網電價、輸配電價、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其中上網電價和輸配電價是其主要部分。
上網電價是發電廠賣電價格,輸配電價則是政府在審核電網輸配電成本基礎上確定的價格。
至于電價的高低,是相對于居民收入而言的,月收入1萬元,電價2元/度不算高;月收入1千元,電價0.5元/度都很高。
國網能源研究院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歐盟統計局等機構公開的美國、英國、德國等37個國家2017年相關電價數據,并按2017年平均匯率折算為美元后比較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從上網電價看,37個國家平均上網電價每千瓦時6.8美分, 我國的上網電價處于中等水平,排在第23位。
從輸配電電價看,37個國家平均輸配電價每千瓦時為5.0美分,我國位列第33位,也就是倒數第5位,處于較低水平。
從銷售電價看,我國的銷售電價是9.4美分,處于37個國家的倒數第二位。
銷售電價就是到用戶的電價,是消費者直接感受到的電價水平,其可分為工業電價和居民電價。
我國各地的居民用電價格基本維持在3毛錢到7毛錢
據國資小新微信公眾號2019年的報道,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顯示,全國各地的居民用電價格基本維持在3毛錢到7毛錢之間。
先拿上海來說,居民生活用電維持在6毛錢左右,發改委于2009年公布了這一收費標準,10年來一直沿用;
四川4毛錢-5毛錢不等,該標準也是2009年發布的,此后一直未上調,近兩年,省內還多次降低電價;
陜西維持在5毛錢以下,天津市在3毛錢左右;
一些貧困縣一度電只有1毛錢;
多因素造成工商業電價較高
至于工商業電價,發改委在上述回復中也提到: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
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總監徐光瑞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電價整體上處在相對合理的水平,與發展階段、國情特色相適應。分類別看,工商業電價處于國際中等水平,居民電價處于較低水平。從全球看,與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等發達經濟體和土耳其、南非、菲律賓、越南等發展中經濟體相比,我國電價總體處于國際中等偏下水平。
徐光瑞進一步示,交叉補貼源于國家在發展經濟和保障民生之間的權衡。客觀上,電力市場屬于壟斷市場,是各類發電企業通過電網公司和配網公司售電給居民、企業等。如果按照純市場行為,工業用電負荷大、電壓等級高,而居民用電的電壓等級低、傳輸線損大,這就意味著用電占比超到60%的工業電價應該更便宜,在歐美等國家即是如此。但政府出于保障民生和社會穩定角度考慮,實行了工商業用戶與居民用戶、城市用戶與農村用戶、同類用戶之間的交叉補貼,這些非市場行為最終導致居民電價低、農業用電低等現象。
對于工商業電價,據第一財經,2016年,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當前做實體經濟難、投資成本高,水電氣都是國有壟斷企業,用水電氣、建設工廠都需要高額的費用。
除了宗慶后,福耀玻璃(600660,股吧)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也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美國的電價是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價格只有中國的1/5。
不少民眾反映 :定價跟不上生活水平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我國工商業電價其實已不斷往下調整。
2019年,國家發改委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的通知》(發改價格〔2019〕842號),其中提到,各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要抓緊研究降低當地一般工商業電價的具體方案;此外,相應降低各省(區、市)一般工商業輸配電價水平。
據微博@電網頭條 指出,2018年、2019年,我國一般工商業電價連續兩年降價10%;2018年,國家電網超額完成一般工商業電價降低10%的目標,降低客戶用電成本915億元。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清理電價附加收費,降低制造業用電成本,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僅2019年一季度,電網企業落實一般工商業電價降低10%的政策,降低社會用電成本約140億元。
至于居民電價。據澎湃新聞,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實施多年以來,已有不少民眾反映 “定價跟不上生活水平提高”。
譬如,2020年9月,浙江媒體“小時新聞”曾刊發時評文章稱,“設立階梯電價的目的是為了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同時,抬高用電大戶的用電成本,引導社會節約用電。在這個制度下,用電量能達到第三階梯的應該是極少數,可如今,我們身邊這么多人紛紛反映電價過高,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文章強調,“現有的階梯電價標準是2012年7月1日實施的,距今已有八年的時間,當年的標準是根據當年的生活水平、用電量制定的。現在八年過去了,這八年也是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八年,生活水平在提升,家用電器普及,用電量勢必也在提升。”
而江蘇、廣東等省份已在今年對居民階梯電價進行了調整。
據江蘇媒體“交匯點”2021年2月報道,記者從江蘇省發改委了解到,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居民階梯電價政策相關規定,江蘇結合省情實際,進一步完善居民階梯電價。據悉,新方案將于3月1日起開始執行。
報道稱,居民月用電量分為三個檔次,第一檔為230度及以內,維持現行電價標準;第二檔為231度-400度,在第一檔電價的基礎上,每度加價0.05元;第三檔為高于400度部分,在第一檔電價的基礎上,每度加價0.3元。
廣東省發改委則在答復省政協委員《關于取消“階梯電價”、實行同網同價,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提案中透露,2021年4月底,為照顧多人口家庭的實際情況,廣東省發改委出臺居民階梯電價“一戶多人口”優惠政策,規定一戶家庭人口滿5人及以上的,可申請每戶每月在現行基礎上各檔分別增加100千瓦時的電量基數;家庭人數滿7人及以上的,也可選擇申請執行合表居民用戶電價,不執行階梯加價。
利好電力板塊?
據新華網(603888,股吧)此前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用改革辦法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推進能源、交通、電信等基礎性行業改革,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收費水平。允許所有制造業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進一步清理用電不合理加價,繼續推動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
據證券時報報道,分析人士認為,若提高居民電價,降低工業用電電價事實上可能并不會利好整個板塊。因為在整個電力消費中,工業用電占比近70%,而居民電力消費僅占14%左右。所以,若降低工業用電的確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成本,但是對于發電企業而言,則是一大損失。當然,這只是市場的預期,若真有改革版本出臺,相信會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此外,從發改委的點評來看,是“鼓勵城鄉居民多用清潔的電力資源”。這意味著在風電、太陽能(000591,股吧)發電、水電發電等方面,對于居民用電可能會存一些優惠。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省份出現電荒現象,2020年底浙江、湖南、江西、內蒙等地接連發布有序用電通知;2021年5月以來,電荒現象愈發嚴重。
我國用電大趨勢正在發生改變。
據長江證券(000783,股吧)2019年的研報,2011年我國開啟轉型以來,工業用電占比持續回落、服務業用電快速增長。2011年以來,我國開啟經濟結構轉型,工業化率開始持續下降。伴隨著工業生產占比的下降,工業用電占比也開始相應回落,從2011年的73.8%回落至2018年的67.9%,降幅達5.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持續提升,用電需求也在快速增長。2011年以來,第三產業用電量復合增速為11.6%,同期GDP復合增速達8.1%,均顯著高于第二產業。
與此同時,轉型背景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也帶動居民用電量占比提高。經濟轉型背景下,伴隨城鎮化率的持續提升,居民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升級,電暖氣、空調等大功率家用電器,以及通訊設備等電子產業,在居民生活中的普及度,在不斷提升。最近10年,空調銷量增長1倍多,超過2億臺;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占比也提高了1倍多,超過3%。伴隨家用電器的廣泛普及,城鄉居民用電需求快速增長,2011年以來,居民用電復合增速,比生產和服務用電增速高出2.4個百分點,用電占比由12%以下升至14%以上。
對于發改委此次罕見點評,分析人士認為,若提高居民電價,降低工業用電電價,事實上可能并不會利好整個電力板塊。因為在整個電力消費中,工業用電占比近70%,而居民電力消費僅占14%左右。所以,若降低工業用電的確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成本,但是對于發電企業而言,則是一大損失。
當然,這只是市場的預期,若真有改革版本出臺,相信會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一件大事將近,萬億風口來了
與此同時,電力板塊還有一件大事將近。
6月22日,上海環境(601200,股吧)能源交易所正式發布《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負責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碳排放配額(CEA)交易應當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
據悉,2021年發電行業可能將率先啟動上線交易,根據英國BP的2019年數據, 中國93%的碳排放來自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其中68% 來自于固體燃料如煤炭,23%來自于液體燃料如石油等,9%來自于氣體燃料如天然氣等。
由此可見,電力行業將將飲碳交易“頭啖湯”。
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時間漸行漸近,哪些領域還有機會?券商建議關注森林碳匯、節能領域。
何為碳排放權?
如何交易?
碳排放權是指能源消費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包括可供的碳排放權、所需的碳排放權兩類。
例如A企業每年的碳排放限額是1萬噸,如果A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減排,每年碳排放量為7千噸,多余的3千噸可以通過交易賣掉;如果B企業因擴大生產,原定的碳排放限額不夠用了,也可以通過交易購買。
那么,碳排放權如何交易?《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明確,掛牌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大申報數量應當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10%之間確定,交易時段與A股相同。
碳交易價格將上漲
我國碳交易市場達萬億級別
據聯合國預測,全球碳交易市場2020年有望達到3.5萬億美元規模,超越石油成為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市場。
我國在碳交易所啟動后,券商預計碳交易市場規模將會在4000億以上;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國碳資產交易市場空間將達萬億規模。
與此同時,我國碳價被長期低估,2018年至今8個地方碳交易所平均碳價僅為29.13元/噸,遠低于國際水平。
中航證券認為,我國碳價過低、碳價機制不健全,導致進行碳減排的企業缺乏動力進行技術革新向綠色高效發展。全國碳交易所的建立有利于增大市場化競爭機制,刺激企業向清潔能源轉型,提高碳交易價格。
國泰君安也表示,隨著碳排放額度的收緊,碳價上升,將提高高耗能行業的成本并促進其技術升級。
據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委會常委梁希教授預測,我國碳排放價格在2030年前或突破200元/噸。
全國碳市場即將上線
關注兩領域
全國碳交易市場或于6月底正式上線交易。券商看好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后對碳經濟的推動作用,普遍認為碳交易價格將上漲,從而促使企業技術升級向綠色高效發展,利好森林碳匯、節能領域。
森林碳匯作為最經濟的“碳吸收”手段具有較大開發價值,在“碳達峰”和“碳中和”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林業碳匯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壁壘,成熟的項目開發團隊將有效的幫助業主方規避風險。
券商認為目前保有大量林地資源以及成熟林業碳匯開發團隊的企業最為受益,關注岳陽林紙(600963,股吧)(600963.SH)、冠中生態(300948.SZ)等。
節能領域方面,國金證券(600109,股吧)建議關注提供節能設備服務的杭鍋股份(002534,股吧)(002534.SZ)等,中航證券建議重點關注清潔能源先進運營商協鑫能科(002015,股吧)(002015.SZ)。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1投資情報、wind資訊、券商中國、澎湃新聞、中電經緯、證券時報、第一財經、國資小新微信公眾號、觀察者網等
本期編輯 陳思 實習生 彭雅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