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日電 據財政部網站1日消息,財政部上海監管局表示,以“嚴”為主,進一步完善中央單位銀行賬戶管理工作,防止貨幣資金體外循環。
來源:財政部網站
開展屬地中央單位銀行賬戶管理是各地監管局加強財政預算監管的常態化工作,是加強預算管理、強化資金監管、從源頭上治理和預防腐敗的重要措施。上海監管局堅持以“嚴”為主,從四個維度出發,切實提升監管質效。
一、嚴以律己,規范工作流程。一是充分認識銀行賬戶管理工作對提升管理水平、防治腐敗的重要意義,把“嚴”的主基調貫穿于監管全過程。二是結合近年來財政部出臺的新政策、新要求,及時修訂上海監管局原有內控管理辦法和銀行賬戶管理實施細則,明確處室職責分工、處內崗位分工,規范審核時限、流程和所需材料。三是積極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溝通和請示,及時反饋政策調整變化等特殊情況,統一管理口徑,準確把握政策邊界。四是在工作實踐中注重形式審核、要素審核和程序審核,堅持重點突出、簡單管用、適度留痕的原則,梳理規范工作記錄,規避審核審批風險。
二、嚴以律人,加強監管力度。一是注重審批備案,強調賬戶管理規范性。嚴格把握賬戶開立政策,遏制預算單位隨意開立賬戶行為,反復強調賬戶信息準確的重要性,重點關注賬戶開立是否履行資金存放管理有關規定,切實加強資金源頭管理。二是注重賬戶年檢,強調違規整改嚴肅性。重點審核是否存在審批類賬戶未經審批、備案類賬戶未及時備案、“賬外賬”等情況,做好賬證核對、賬表核對工作,確保賬戶申報完整,同時督促違規問題加強整改,維護賬戶管理嚴肅性。三是注重統籌監管,強調財政資金安全性。一方面將財政授權支付監控與賬戶年檢相結合,對未經審批開立或未及時備案等賬戶預警信息及時核實,主動提醒;另一方面將決算審核與賬戶年檢相結合,對未按規定用途使用賬戶、賬戶余額與賬表不一致等情況開出“處方”,防止貨幣資金體外循環。
三、寬嚴相濟,轉變監管理念。一是從事后監管向事前事中監管轉變。打破原有“重年檢、輕備案”的管理模式,借助財政授權支付監管等信息化手段,及時梳理可能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預算單位開展自查或抽查,并通過下發文件或組織培訓的形式進行政策宣講,進一步強調監管前置,切實做到由以檢查整改為主向預防控制為主的轉變。二是實事求是區別對待主客觀問題。針對政策不一致導致違規開戶等客觀問題,應當充分聽取意見,做到客觀公道,重在提高預算單位管理水平,輔以警示教育;針對無視內控及有關規定隨意開展定期存款等主觀問題,應當予以高壓態勢,強調監管剛性,讓預算單位感到“利劍高懸”,督促整改落實。三是助力推動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方面通過銀行賬戶明細與預決算報表之間的比對,關注單位是否依法依規將取得的各類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另一方面關注預算單位銀行賬戶余額總體規模,督促其切實盤活閑置資金,加強預算執行,加大預算收入統籌力度。
四、嚴實結合,提供精準服務。一是宣傳通知與學習培訓相結合。綜合運用微信群等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工作通知,實時解答預算單位問題,同時組織相關單位及部門開展學習培訓,重點強調銀行賬戶管理的意義,并對近年來政策變化進行宣傳,確保政策落實到位。二是賬戶管理和數據采集相結合。在現場年檢工作中注重收集預算單位的基礎信息,摸清基層預算單位人員編制、實有人數、資產狀況、年度預算執行等情況,為部門預算監管工作做好鋪墊打好基礎。三是警示約談與綜合評價相結合。根據銀行賬戶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嚴重程度,一方面采取警示、約談等方式要求預算單位整改;另一方面將問題情況納入上海監管局預算監管綜合評價范圍,年末按照辦法規定逐步公布各單位綜合評分情況,進一步促進提升預算管理水平,擴大監管成效。(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