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100年,是中國人口從鄉村到城市的“大遷徙”,也是中國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長的時期。
統計年鑒顯示,1952年,重慶的戶籍人口達到1776.52萬人,是我國第一個千萬級人口大城。而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18個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
未來,這一數量有望進一步增長。比如,今年4月,昆明市人民政府發布了《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昆明“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左右。
這已經不是第一個宣布2025年人口突破千萬的城市,包括南京、長春等省會城市,也宣布人口到2025年要突破“千萬級”。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國千萬級人口城市“擴容”速度加快的背后,是省會城市對人口吸納能力的增長。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降低,經濟增長方式改變,省會這些能夠享受政策優勢和更多投資的地方,吸引了很多人口流入。
省會人口持續增長
“十四五”時期,我國“千萬級”人口大城的數量,很可能將快速增長。
比如,昆明“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左右。
今年4月,南京市發布《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成為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元的超大城市。
今年5月,長春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要將長春建設成為常住人口超1000萬、經濟總量邁向萬億的特大型現代化城市。
甚至還有城市已經提前完成“千萬級”人口目標,這就是長沙。今年1月被長沙市“兩會”審議通過的《長沙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25年,市域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人。但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2020年,長沙已經成為千萬級人口城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很多宣布2025年人口達到1000萬的城市都是省會城市。此外,不僅僅是昆明、長春等準備“撞線”千萬級人口的省會城市,還有不少省會城市也提出了人口增長的目標。
比如,南寧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將南寧建成城區常住人口超500萬的特大城市。杭州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總量在1370萬人左右;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總量達到1500萬人左右。
為何省會城市如此有信心?
從過去10年來看,我國的省會人口的增速,是所有城市中的“明星”。以云南省昆明市為例,2010年總人口為643.2萬人,到2020年達到846.01萬人,增速達到31.53%。需要注意的是,近10年來,云南省的常住人口增量為124.33萬人,增速為2.7%。如果扣除昆明的常住人口增量,整個云南省的常住人口是負增長。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四川成都、湖南長沙、湖北武漢等省會城市上,也就是省會的常住人口增量,在過去10年超過了全部省的常住人口增長。這意味著各省區的省會(首府)成為最重要的“人口吸納器”之一,吸引著本省乃至外來人口的進入。
“我國此前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以外貿拉動的,因此像溫州、東莞這些城市發展較快。但是現在城市的發展邏輯已經改變,省會城市的發展優勢凸顯,因為一方面省會能夠享受政策優勢和投資傾斜,另一方面吸納更多省內其它地區人口進入買房,也使很多省會城市的財政充裕,可以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孫不熟說。
“千萬級”人口城市擴容
對省會城市來說,吸納很多來自省內其他地區人口,是整體人口增長較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河南省為例,該省總的流動人口為21201722人。其中,省內流動人口為19928072人,外省流入人口為1273650人。這意味著,河南的流動人口更多為省內流動,而這些人口主要流向就是省會城市鄭州,使鄭州在過去10年常住人口增速達到46%。
省會的做大,刺激了整個中國千萬級人口城市的擴容。到2020年,已經有成都、廣州、西安、蘇州、鄭州、武漢、杭州、石家莊、長沙和哈爾濱等10個省會城市,人口突破1000萬。未來,全中國18個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數量,將會進一步提升。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人口格局此前有一個悖論,就是喜歡把農村人口引流到中小城鎮,但是中小城鎮最缺乏的就是就業機會,一流人才往往不選擇家鄉附近的中小城市,而是選擇北上廣深或者省會這類大城市。
“大城市能夠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就業機遇,讓人們先進來求生存謀發展,如果農村人口求生存的條件都沒有,他是不可能進城來的。”王太元說。
孫不熟認為未來5到10年,以省會為代表的大城市人口還會進一步增長。“現在大部分省會城市對人口的吸納還沒有達到巔峰,很多省會城市會繼續提升首位度。”
以云南昆明為例,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2020年,昆明的常住人口達到846.01萬人。如果到2025年總人口達到1000萬,那么2020年到2025年,昆明總人口的增速需要達到18.2%。
“很多省會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需要進一步提升首位度,因為經濟發展需要聚集效應。如果云南這樣的省份沒有一個真正發達的大城市,那么如何提高發展質量,如何發展自身高精尖產業?沒有足夠的城市規模,很多產業是做不了的。”孫不熟表示。
不過,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以省會城市為重要代表的大城市,自身的壓力也在增長。
王太元指出,相對有勞動能力和發展前途的人口進入城市,這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此時,大城市不僅僅需要增加就業機會和收入水平,還需要提供各種配套設施,包括兒童的教育,老年人的醫療保健等都要跟上。
孫不熟認為,隨著戶籍的進一步放開,省會等大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壓力會增加。“因此他們的人口增長也并非沒有上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