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日前宣布,從阿富汗撤軍的行動已經完成了90%以上。美軍已正式向阿富汗軍隊移交了7個基地,并撤走了“相當于近1000架C-17運輸機裝載量的裝備”。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截圖
就在幾天前,美國和北約軍隊剛剛全部撤離由其控制了20年的駐阿最大軍事堡壘——巴格拉姆空軍基地。
△當地時間7月2日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外景
據悉,美軍是在夜里悄悄離開的,以至于負責守衛基地的阿富汗軍隊直到兩小時后才發現。在美軍撤離期間,基地內甚至還遭到了“趁火打劫”。
△巴格拉姆基地附近的商店出售美軍留下的各類物品
“作為巴格拉姆基地的新用戶,阿富汗安全部隊將繼承美國為他們制造的沖突,以及成堆的軍用設備、車輛和武器,這些東西將在很長時期內代表這場戰爭的殘酷遺產和這個國家不確定的未來。”
《紐約時報》如是評論。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美國“始亂終棄”后的阿富汗
為了盡快從打了20年的“反恐戰爭”中脫身、專心應對“新的戰略目標”以及為明年中期選舉積攢政治籌碼,美國總統拜登今年4月宣布將在9月11日前完全撤出駐阿美軍。
但隨后的進程顯然進一步加快了。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日前表示,撤軍行動預計將于8月底前完成。
△普薩基
從當初的“不請自來”到如今的“不辭而別”,這場美國歷史上最曠日持久的戰爭給阿富汗留下了什么?
用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的話說,“那些20年前打著打擊極端主義、恐怖主義的名義來到這里的人不僅沒能結束這一切,還讓極端分子在此期間變得更加猖獗,這證明了美國的失敗”。
△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
隨著美軍撤出,阿富汗國內襲擊不斷、交戰頻仍,安全形勢日趨惡化。
據彭博社6日報道,塔利班目前已經控制阿富汗400個地區中的約一半,其中有130個區域是4月美國宣布撤軍以來奪取的。
△彭博社報道截圖
而此時,尚未陷入新一輪全面內戰的阿富汗,已經在美國的20年“反恐戰爭”中滿目瘡痍。
據美國波士頓大學發起的“戰爭代價”項目統計,自2001年以來,阿富汗戰爭已累計造成約24.1萬人死亡,其中包括7.1萬多名平民。
△“戰爭代價”項目社交媒體截圖
美國“始亂終棄”式的匆忙撤軍及其留下的巨大安全黑洞遭到國際社會普遍譴責和擔憂。
然而,國際社會的譴責和擔憂對素來一意孤行的美國顯然起不到任何作用。
美國總統拜登上月底在白宮會見阿富汗總統加尼以及阿富汗民族和解高級委員會主席阿卜杜拉時,已經把美國甩鍋推責的心思說得明明白白——“阿富汗人將不得不自己決定未來”。
△當地時間6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與到訪的阿富汗總統加尼舉行會談。
美媒“公正安全”在線論壇評論指出,美國在總結阿富汗戰爭“利好”因素的同時,顯然嚴重低估了戰爭給阿富汗帶來的毀滅性后果。
文章稱,在這20年里,美國將短期軍事利益置于建立民主機構和保護人權之上,嚴重削弱了阿富汗政府的軍事和政治能力,使塔利班更容易卷土重來。如果美國政府不從這段歷史中吸取教訓,它將會在未來的其他地方重復同樣的錯誤。
△“公正安全”在線論壇(justsecurity)報道截圖
肆意軍事干涉向全球持續輸出動亂
事實上,“同樣的錯誤”已經并一直在重復。
美國布朗大學“戰爭代價”項目研究發現,2001年以來,美國以“反恐”之名、花了6.4萬億美元在全球85個國家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奪去了超過80.1萬人的生命,其中平民超過33.5萬人;多達3700萬人在戰亂中流離失所。
△布朗大學“戰爭代價”項目網站截圖
伊拉克是除阿富汗之外的另一個重災區。
在這場未獲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國際社會強烈反對、美國僅憑一小瓶“洗衣粉”就以薩達姆政府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挑起的戰爭中,平民死亡人數估計為20萬至25萬人,其中美軍直接致死超過1.6萬人,另有約250萬人淪為難民。
△難民營中的伊拉克無家可歸兒童
北非的利比亞也是美國認為必須“改朝換代”的中東國家之一。
2011年,美國聯合西方多國以空襲政府軍的方式支持利比亞反對派,強行推翻卡扎菲政權。戰后的利比亞分崩離析,紛爭四起,武裝割據,交戰頻繁,從一個曾經富裕的國家變得瓦礫遍地、狼煙四起。
△處于武裝割據中的利比亞戰亂不止
敘利亞同樣是美國“輸出動亂”的受害者。
截至去年底,敘利亞危機已導致38.7萬人死亡,670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估計高達1萬億歐元;約有134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
△愛爾蘭廣播電視總臺(RTE)網站報道截圖
就在最近,美軍對敘利亞邊境地區發動了拜登上臺后授權的第二次空襲,再次造成了包括兒童在內的平民傷亡。
美國《外交政策聚焦》雜志網站近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美國習慣通過對外干涉實現自身利益的屬性不會隨政府更迭而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拜登可能無法將美國從中東泥潭中解救出來”。
在文章作者看來,美國在中東發動的長達20年的戰爭導致美國的“帝國權力”嚴重衰落,但即使是現在,很多人仍然懷疑美國是否真的吸取了教訓,因為“很少有哪個帝國能夠松開拳頭,放棄自我毀滅的執念”。
△《外交政策聚焦》雜志網站報道截圖
策劃丨王堅
撰稿丨單立娟
編輯丨林維
簽審丨王堅
監制丨關娟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