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說百·慶祝建黨百年系列評論
以“百強”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整體崛起,是我們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強大動力。
5月13日,福布斯發布本年度的“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共有395家企業登陸今年榜單。無獨有偶,在美國《財富》雜志2020年8月發布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中國也有133家公司上榜,上榜數量位列第一。
中國企業取得傲人成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奮斗的結果。在100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企業從過去的積貧積弱,到如今的強勢登場,反映的不僅僅是企業的蛻變,也是中國經濟由弱到大、由大到強的奮斗之路。
從一窮二白到進入快車道
百年前,中國的企業大都還是清末洋務運動留下來的底子。隨著民族工業的興起,中國企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在外資企業的盤剝和惡性競爭下,加之戰爭的影響,民族工業受到了嚴重的擠壓。
到1949年,中國經濟基本處于崩潰狀態,大量企業破產倒閉,可謂一窮二白。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組建了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國有大型企業。
改革開放后,中國企業發展開始進入快車道,不僅企業數量大量增加,企業質量也有了極大提高。其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也開始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國企業不斷做大做強,開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健全政策體系助力企業成長
在中國企業中,中國制造業的強勁實力尤其讓世界刮目相看。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的制造業幾乎一片空白。現如今,中國制造業從最初的工業部門殘缺不全,到目前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的國家,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企業的蓬勃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政策結晶,是尊重企業和企業家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的實踐碩果。黨的十八大以來,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企業發展和改革的支持性政策,涵蓋了各個方面。
在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方面,形成了以《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為統領、以35個配套文件為支撐的“1+N”政策體系。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企改革領域最系統、最全面、最有針對性的政策體系,有力保證了國企改革方向。
在支持民企發展方面,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一系列政策舉措,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家是市場經濟活動的組織者和運行者,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正是因為一批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不斷涌現,才使中國企業的競爭實力得到了更大提高。
鼓勵創新方面,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在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的創新創業企業大量涌現。在富有韌性的中國經濟環境中,涉稅市場主體活力十足,呈現出新辦多、結構優、力量強的特點。以中小微企業為主的民營經濟,成為市場主體的“主力軍”。在新增市場主體中,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新動能保持高速增長。
更可喜的是,中國高科(600730,股吧)技企業的迅速發展,在不少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一批掌握核心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走到了世界前列。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對外貿易額不斷擴大,海外投資的步伐也逐漸加快。
隨著中國企業不斷做大做強,開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企業在“百強”等各種全球企業排行榜上的成績必將越發亮眼。而中國企業的整體崛起,無疑是我們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強大動力,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所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