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經濟仍保持持續復蘇,逐步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國家統計局將于7月15日發布2021年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消費、投資、工業等經濟指標將“亮相”。
中國經濟半年報成色如何,主要指標將有怎樣的表現?第一財經就此采訪、梳理了多位專家的觀點。
GDP增速或放緩至8%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考慮到基數效應消退,二季度多數經濟指標同比可能有所走弱,但環比增長動能明顯強于一季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稱,總體判斷,我國經濟正處于從快速復蘇向常態化回歸的過程中。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會放緩到8%左右,兩年平均增速可能略高于一季度。下半年GDP同比增速將繼續放緩,三季度同比增速會略高于6%,四季度可能在5%~6%。
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李文龍預計,第二季度GDP增速在8.2%左右,較第一季度大幅回落,但仍高于潛在增速。當前經濟運行遇到的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芯片與能源產業短缺帶來的連鎖反應,尤其是汽車產業受到的沖擊較大,預計這個趨勢將持續到2021年底。另一方面,生產者價格上行風險尚在,對生產側的壓力依然存在。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恒稱,整體來看上半年經濟主要有三大亮點:一是經濟結構逐步改善,經濟動能正逐步從出口和房地產切換到消費和制造業投資;二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高附加值和新經濟新動能貢獻較大;三是出口依然保持高景氣,出口動能由發達國家向新興經濟體轉移。
消費維持緩慢修復態勢
汪濤稱,考慮到6月部分地方政府為防控疫情暫時收緊了對經濟活動的限制,估計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可能同比增長10%、較2019年同期增長8%,增幅較5月的9.3%有所收窄,但受益于多個線上促銷活動推動,線上銷售應仍保持穩健。
華創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預計,6月社零增速同比為11.2%,對應兩年平均增速為4.5%,與5月持平。6月消費數據回暖與走弱的跡象都較多,帶來判斷難度的加大。一方面,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消費品制造業景氣度上升。另一方面,汽車缺芯與廣東疫情帶來負面擾動。受廣東疫情影響,6月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降至臨界點以下,市場活躍度降低。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稱,二季度消費平穩修復,但難以恢復到疫前水平,全年社零增速14%~15%,對應兩年平均復合增速5%(2019年同比增速為8%)。消費的制約力量既有結構性問題,更有總量難以持續增長的問題。一是疫情對消費的約束仍然存在,二是房地產銷售仍面臨政策壓力,三是受收入分化、儲蓄分流、地產擠壓等負面因素的影響,居民消費情緒仍偏謹慎、儲蓄意愿仍較強烈。
制造業投資有望繼續修復
汪濤認為,部分由于低基數的拉動作用減弱,6月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可能降至4%左右。考慮到部分項目施工建設可能受融資條件偏緊和投入成本較高的因素影響而有所放緩,估計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可能下跌2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增長6%)。不過,6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新發行量升至4500億元(5月為3500億元),城投債發行也有所改善,加之未來幾個月繼續提速,應能緩解下半年部分地方項目的融資壓力。
張瑜稱,預計固投1~6月累計增速為12.3%,兩年平均增速為4.3%。對于制造業投資而言,盡管產能利用率較高,但實際制約因素也很多。一是上游產能投資受限,盡管利潤持續上行,但投資增速并未持續走強。5月,黑色、有色、化纖、非金屬礦物制品等上游行業單月投資增速都有所回落。二是汽車缺芯問題可能也影響了資本開支,5月單月汽車制造業的投資增速大幅下行。三是偏弱的消費導致下游行業,如紡織服裝、家具、文娛用品等行業投資始終偏弱。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認為,制造業投資有望繼續修復,但幅度不宜高估。高技術制造業繼續領跑,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提速。房地產投資增速向上面臨“天花板”;但從周期角度看,房地產仍將保持高熱度,預計年內房地產投資增速將在高位區間波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