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戴帽的德豪潤達昨天發布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0億至-1.30億,同比變動1.50%至28.86%。具體原因公司表示,首先是公司的小家電業務以出口為主,2021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略有小幅增長,但由于人民幣升值美元匯率持續走低、原材料成本持續上升、人工成本攀升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產品毛利率同比下降;其次,公司LED相關業務關停后,尚未處理的相關資產仍需計提折舊及支付必要的維護費用致使公司虧損加大;此外,報告期內公司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3,000萬元。
股票險些觸發退市標準 上半年高管頻頻離職
曾經A股市場里的熱門標的,如今卻頹廢到如此下場,股價只剩下不到2塊錢,著實令人唏噓。但所謂事有因果,沒有因哪里會有果?翻開德豪潤達的公告列表,從今年開始幾乎都是壞消息。2021年迎接公司股東們的首先是一則關于公司股價低于1元的風險提示公告:2021年1月13日收盤價格低于1元,若公司股票連續二十個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第14.2.1(四)條規定,將觸及終止上市情形。
好在隨后德豪潤達股價出現一波拉升,勉強遠離1塊錢的“生死線”,算是暫時守住“上市公司”的名頭。然而在經營和管理方面,德豪潤達卻幾乎和上市公司不沾邊,尤其是管理層方面,高管離職多次發生,甚至實控人也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2021年2月10日,德豪潤達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涂崎先生提交的書面辭職申請,涂崎先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2021年4月13日,公司公告稱,董事會于2021年4月12日收到獨立董事湯慶貴先生的辭呈。湯慶貴先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辭職生效后湯慶貴先生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2021年4月29日,公告繼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于2021年4月27日收到公司執行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蔣孝安先生的《關于辭去公司董事會秘書職務的報告》。蔣孝安先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會秘書職務,該申請自送達董事會后生效,蔣孝安先生辭去董事會秘書職務后將繼續擔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職務。
而到了2021年5月12日,德豪潤達再次發布公告,包括董事長在內的三位公司高管離職,分別為獨立董事郝亞超,董事王冬雷,董事長王晟。
5月25日,公司又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到公司財務總監戢萍女士的《關于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的申請》。戢萍女士因工作調整,申請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戢萍女士辭去財務總監職務后將繼續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
6月17日,公司公告稱,董事會于收到蔣孝安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蔣孝安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其他任何職務,其辭職申請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粗略統計,今年以來德豪潤達有8位原高管相繼辭去全部職務或部分職務。此外,今年2月公司還發布公告稱,2017年公司啟動定向增發項目,增發認購方華鑫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下稱:華鑫國際)要求蕪湖德豪投資以及實控人王冬雷為信托本金及收益提供擔保。為保證上市公司持續發展及定向增發的順利實施,蕪湖德豪投資及王冬雷與華鑫國際簽署了相關協議。現蕪湖德豪投資及王冬雷因對該次定向增發股票的認購方華鑫國際給予增信擔保而引起的債務糾紛,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定向增發及質押式回購引發債務糾紛 實控人所持股票連續被拍賣
而上文所提及的債務糾紛,則源于德豪潤達此前的定向增發項目。2017年10月16日,華鑫信托公司與德豪投資公司、王冬雷簽訂《合作協議》,約定:鑒于1.華鑫信托公司擬設立105號信托計劃,項下信托資金投資資管計劃,105號信托計劃期限為36個月(成立滿12個月且信托財產全部變現后可提前終止)。華鑫信托公司將通過資管計劃間接認購德豪潤達公司標的股票,認購標的股票總金額最終以資管計劃實際獲配的金額為準(以下簡稱認購本金)。2.德豪投資公司系德豪潤達公司的控股股東,王冬雷系德豪潤達公司實際控制人(以下德豪投資公司及王冬雷統稱為增信方),增信方為保障本次交易順利完成,自愿就華鑫信托公司本次認購交易向華鑫信托公司的認購本金及收益部分提供增信。并且簽署一系列約定,包括德豪投資公司自愿為華鑫信托公司實際認購本金及年化8.5%的收益提供保障,信托計劃從資管計劃中累計獲得的年化收益率小于等于8.38%的,德豪投資公司應當采取現金補償方式對華鑫信托公司進行收益保障。
此外雙方還約定了補倉線和違約金等事項。而在隨后的協議履行中,德豪潤達股票收盤價低于了雙對方約定的補倉線,對此德豪投資及王冬雷于2017年10月16日、2017年11月6日共計向華鑫信托公司105號信托計劃信托專戶支付了保證金61517496元,于2018年1月19日向華鑫信托公司追加質押股票1494萬股,并于2018年7月16日向華鑫信托公司105號信托計劃信托專戶支付滯納金255000元。但自2018年7月2日以后再未支付增強信托資金,亦未追加質押股票,因此欠下部分債務。故一審時法院判決:一,德豪投資公司、王冬雷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向華鑫信托公司名下105號信托計劃信托專戶支付增強信托資金214939688.96元及違約金(截至2018年10月24日違約金金額為4442096.02元;自2018年10月25日起至2019年7月23日止,以221164145.04元為基數;自2019年7月24日起至2019年8月28日止,以219089326.35元為基數;自2019年8月29日起至款項實際支付完畢之日止,以214939688.96元為基數,均按日萬分之三的標準計算);二、德豪投資公司、王冬雷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向華鑫信托公司支付律師費207481.05元;三、德豪投資公司、王冬雷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向華鑫信托公司支付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費225606.24元。
而二審則維持原判。
而到了今年2月25日,已經被ST的德豪潤達發布公告稱,于2021年2月24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蕪湖德豪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蕪湖德豪投資”)通知:蕪湖德豪投資通過查詢阿里拍賣網站獲悉,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已就華鑫信托與蕪湖德豪投資關于證券交易合同糾紛(因增信擔保而引起債務糾紛),在“阿里拍賣司法”(sf.taobao.com)發布了股權拍賣公告,將公開拍賣蕪湖德豪投資持有的221,007,786股公司股票(占蕪湖德 豪投資所持公司股份的 78.15%,占公司股份總數的 12.52%)。
3月30日,德豪潤達公告稱,上述股份拍賣已經完成,其中,91,709,854股和 54,862,985 股(共計 146,572,839 股)拍賣的競得人為浙江乘澤科技有限責任公司;74,434,947股拍賣的競得人為蚌埠鑫睿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不過這僅僅是個開始,今年4月15日,德豪潤達公告稱,于2021年4月14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蕪湖德豪投資有限公司通知:蕪湖德豪投資通過查詢阿里拍賣網站獲悉,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已就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與蕪湖德豪投資、楊威關于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在“阿里拍賣·司法”(sf.taobao.com)發布了股權拍賣公告,將公開拍賣蕪湖德豪投資持有的25,774,114股公司股票。
這次并非涉及華鑫信托,而是海通證券(600837,股吧),不過依舊免不了被拍賣的命運。
5月26日,德豪潤達共搞成,上述拍賣已經結束,競得人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浙江乘澤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而昨天,德豪潤達因與華鑫信托產生債務糾紛導致的股份被拍賣再次發生。德豪潤達公告稱,于近日通過查詢阿里拍 賣網站獲悉: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已就華鑫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與蕪湖德豪投 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蕪湖德豪投資”)、王冬雷關于證券交易合同糾紛,在“阿里拍賣司法”(sf.taobao.com)發布了股權拍賣公告,將公開拍賣蕪湖德豪投資持有的36,000,000股公司股票,本次被司法拍賣的股份占蕪湖德豪投資持有公司股份的100%(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下發的截至2021年7月9日的股東名冊計算),占公司總股本的2.04%。
2018年重大事項未及時披露 虛增34.6億利潤
眼看自己的股份被一次次拍賣,這種滋味恐怕和鈍刀割肉差不多,不過這也說明德豪潤達在公司戰略決策以及日常經營和管理上都存在嚴重問題,否則不會落得如此田地。例如今年4月7日,公司就收到了安徽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告知書,其中寫明:2018年12月10日,德豪潤達召開總裁辦公會,形成壓縮芯片事業部規模、逐步關閉芯片工廠的決議。該決議形成后,公司即開始著手實施蕪湖德豪潤達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蚌埠三頤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蚌埠三頤)、大連德豪光電 科技有限公司芯片及封裝工廠的減產閉廠工作。然而德豪潤達未就該決議事項發布臨時公告,也未在2018年年報中予以披露,導致2018年年報涉嫌存在重大遺漏。
此外,德豪潤達少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910,586,411.77元,少計提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95,000,000.00元,未計提未決訴訟預計負債452,971,200.00元,合計虛增2018年度利潤3,458,557,611.77元,導致2018年年報涉嫌虛假記載。
在上市公司信披監管極為嚴格的環境里,德豪潤達還能視若無睹地瞞報重大事項,甚至大幅虛增利潤,其墮落的決心和鋌而走險的膽量也確實令人驚嘆。
(文中圖片源自:中國裁判文書網)
最新評論